~
連順認真的瞅了同僚一眼,忍不住揶揄道:
“你們江蘇人,可真別扭。”
“咱旗人就不一樣,比如寧古塔和盛京兩地隔著幾千里,要是遇上了那也可以當場認老鄉。”
……
孫曉歡擠出一絲笑容:
“連總戎,咱們還是關心一下城防吧。”
“害,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唄。城外,咱們在北邊挖了6道壕溝、4道土壘墻、3道拒馬,布置了3道防線,上面還有紅衣大炮呼應。說真的,除了廣州,我還真沒見過這種鐵桶防御。”
“下官聽說這支賊兵軍中有許多礦工,擅長挖掘地道爆破。”
“無妨,早有準備。”
連順說的是實話,他從廣州城請來了老兵指揮綠營兵沿著城墻內挖地道,埋大甕。
借鑒的是墨家的智慧~
屆時,
可以監聽地下的挖掘動靜,還可以針對灌水。
總督大人很關心韶州府防務,
從過年到現在,探馬幾乎每3天就要來一趟。要什么給什么,從來不打磕巴。
……
“孫大人,3000民壯太少,不如再動員一些吧?”
“連總戎,下官不是不想,而是有顧慮!”
“顧慮什么?客民造反?”
“對。”
“害,不至于。客家人都是淳樸善良農夫,那些廣府人才是油滑奸詐之輩。”
很顯然,
連順在廣州那段不得志的歲月里,與同城的廣府人齟齬頗多,有很深的成見。
孫曉歡半信半疑,他寧愿倚重3000廣勇,也不愿發動城中占據人口多數的客勇。
身為江南籍文官,
他對地域之爭很警惕。
……
次日,
第5軍團開始攻城。
35門6磅炮一字排開,炮口抬高。
3門12磅炮稍稍居后~
炮火先清除城外障礙,擊毀拒馬、矮墻,拔掉那些清軍營寨。
炮彈落下,摧枯拉朽。
到午時,
所謂的3道防線,只剩下最后1道。
清軍看的心驚膽戰,皆傳言吳軍有炮神助陣。
火炮落點怎么可能有準頭呢?
這不合理啊。
大家不都是亂轟一氣嗎?為什么你們的炮彈長了眼睛?
……
隨著吳軍火炮慢慢推進,
城墻上,清軍火炮也開始反擊。
紅衣大炮為主,中夾雜著各類子母炮、劈山炮,炮子亂飛。
吳軍炮兵已經初步掌握了“估算距離”的簡易方法。
戰場上,
1名吳軍炮兵少尉無視炮彈,勇敢的站在壕溝邊緣,伸直右臂,豎起大拇指。
閉左眼,睜右眼。
大拇指左邊緣對準城門樓子~
手臂不動,瞬間跳眼(睜左眼,閉右眼)。
他發現,
自己右手的大拇指左邊緣在目標位置,跳了半個城門樓子。
……
然后舉起千里鏡,
默數對應的城墻磚頭塊數。
根據趙家人提供的情報,一塊城磚長1尺。
半個城門樓子,恰好對應了30個垛口加30處垛墻的寬度。
根據磚可以估算,
垛口寬度1尺半,垛墻寬度2尺半。
可推算出,半個城門樓子的寬度是120尺。
由此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