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燒山。”
“準備大量引火物,尤其是油脂稻草束,只要煙夠大,一樣熏死人。”
……
苗有林緊急召集所有民夫準備引火物,將稻草浸油脂后再拿出晾曬~
又派兵下鄉收集油料,
不管是植物油脂、動物油脂,統統都要。
遺憾的是,
廣東沒有猛火油。
古人只在陜西、甘肅、四川有發現猛火油礦藏。
“硫磺粉!”
“砒霜!”
“辣椒粉!”
“火藥粉,最現成的!”
參謀們開啟了頭腦風暴,不斷加料。
籌備工作花了2天半,
到第3日的下午,吳軍正式開啟攻勢。
第1派遣軍接到了明確命令,每人攜帶一捆引火材料攀登越秀山。
……
“陛下,這是何物?”
李郁低聲說道:
“寡人此次督戰,帶來了一種新式武器——李氏火箭。正好,拿越秀山檢測威力。”
苗有林盯著這種古怪的武器,感慨自己竟然是第一次聽說軍工署有如此發明,好奇心大盛。
火箭彈,
彈體是鐵皮卷起來的,前端為圓錐頭。
內儲黑火藥、或猛火油。
根據用途而定,分燃燒和爆破兩種用途。
……
火箭彈長3尺,重20余斤。
捆綁在一根至少15尺的平衡桿上,以鐵絲固定。
這就是李郁根據模糊印象令人研發的康格里夫火箭彈,比這個時空的康格里夫爵士發明此物還早了十幾年。
最大的改變是,多了3片尾翼。
別小看了尾翼,改變的不是一星半點。
至少,
火箭彈失控掉頭,砸向自己人的概率減少了8成。
李郁這在站在200多年后的巨人肩上,直接剽竊科技成果。
……
近衛軍團頗為警惕,甚至將周圍150丈內所有人等全部驅離。
李氏火箭是機密。
對于清廷來說,仿造難度很大。
但對于正在工業革命的撒克遜人,只要瞧見個外形輪廓,就能仿造。
科學的突破,
有時候只差一點靈感。
看一眼就重大泄密,不是夸張,而是現實。
歷史上,
撒克遜人在印度戰場遭遇了邁索爾王國的火箭武器,傷亡慘重,深受刺激。
戰后,
康格里夫根據繳獲的原型,改進了邁索爾的竹材質火箭,研發了威力更大射程更遠的鐵皮火箭。
之后,大展神威。
撒克遜人用這款武器蹂躪過拿破侖,蹂躪過八里橋的滿蒙馬隊,還把哥本哈根給燒成了廢墟。
……
當李郁的明黃大纛出現在戰場時,
2萬吳軍齊聲高呼:
“萬歲!”
跟隨而來的客家民夫也跟被氣氛所感染,吼的臉皮通紅,血脈僨張。
這一刻,
許多人幻想著自己穿上紅黑軍服,扛著燧發槍。
在隆隆的炮聲中,殺進廣州,從此徹底改變人生。
對于他們而言,
改變人生的機會確實不多,戰爭或許是門檻最低的一種。
遠處,
廣州城墻上,刺耳的鑼聲響成一片,八旗兵丁全副武裝登上城墻,靜靜的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玉碎~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