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納對滿城的前途充滿擔憂,
敢情如今的年輕一代是啥也不會,啥也不懂。
這些旗丁人人識字,能寫毛筆字。
掌握韻律平仄的至少能找出500人,可能百步穿楊的怕是找不出3個。
他拿起一張牛角弓,比劃著:
“待漢兵沖到城下30丈內,你們就躲在城墻后面拋射。不用管箭矢會落到哪兒,弓弦也不需全拉開,拉個五六成就夠了。”
……
繼續耐心傳授經驗:
“賊兵在3里外,就拿炮轟,裝實心彈。”
“賊兵要是進入2里,就換霰彈轟。”
“賊兵要是進入1里,就拿槍打。”
“賊兵要是進入30丈,就胡亂放箭。”
“如果,賊兵的云梯架上城墻了,你們千萬別想著去推倒云梯。那玩意前端有倒勾,推不開。大家伙就往下扔石灰瓶,倒滾燙的金~”
說到這里,
蘇納突然一愣,
他覺得這幫年輕人肯定搞不定倒金汁這種既有味,還危險的活兒。
囑咐道:
“去東邊抓500個年輕漢民來,要有家眷的。明天倒金汁、扔滾石這種活兒你們就拿刀監督他們干,不干就殺他全家。”
“嗻。”
……
蘇納講了1個時辰,喝了3碗涼茶。
最后,
他不愿下城墻,就在城門樓子里瞇著了。
清晨,
他突然驚醒,額頭大汗。
正想起身,聽到外面大呼:
“吳軍攻城了!吳軍攻城了!”
示警的號炮聲,沿著城墻陸續響起。
日出之際,
吳軍吃完了一頓異常豐盛的早餐,除留下極少數看守輜重兵力,其余傾巢而出。
……
前英德縣衙役林川,心中激蕩。
指揮著民夫搬運各種攻城器械。
不遠處,
是正在緩緩移動的火炮群,各類口徑火炮接近200門。
其中有5門24磅炮,還有30門12磅炮。
主流是6磅炮。
苗有林緊跟李郁,低聲匯報:
“陛下,24磅炮走官道一天只能移動10里。遇上山道,或者雨天泥濘,可能兩三里都困難。”
李郁點點頭,
這些經驗會對以后軍團的火炮配置提供足夠的經驗支撐。
……
以目前的陸上道路情況,
6磅炮應是主流。
口徑再大,就會大大拖累軍團的行軍速度。
吳軍后勤十分倚重航運。
在水網密集地帶是優勢,一旦進入山區就成了劣勢。
苗有林又低聲詢問:
“陛下,昨日那種火箭~”
“寡人得告訴你,此次攜帶火箭彈數量不多,目前剩余多少?”
一旁的秘書處侍衛連忙小聲回應:
“35支。”
苗有林有些失望,
他原本以為,攻城形態可以就此改變的。
重炮轟塌、掘進爆破、蟻附攻城等辦法都過時了。
發射幾千上萬支火箭彈從天而降,把城池打成一片火海。
……
李郁沒有回頭,也猜到了他的心思。
干脆斷了他的念想,
說道:
“此物制造困難,成本頗高,所以無法量產!只能在關鍵戰場,偶爾為之。”
“臣,明白了。”
實際上,李郁撒謊了。
火箭彈的鐵殼子有點麻煩,需要小錘子精敲。
產量不高,但是沒這么嚴重。
此次試射驗證了威力。
在以后很長時間內,吳軍都不會再讓這種武器出現在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