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們只要不說白話,不說客家話。
進村給點碎銀子混點吃喝,順便打聽點消息不難。
李郁陷入了沉思。
他有些不能理解,怎么能打的這么均衡?不符合軍事常識啊?
一般來說,
抓住一次勝利,就可追擊擴大成果。
除非對方有埋伏阻擊,否則肯定能一口氣推進幾十里、幾百里都有可能。
……
鶴山縣,
水口村——大嶺頭一線。
四邑聯軍營地密密麻麻,連綿幾十里。
擁有制式武器的2萬余人頂在最前面。
后面錯落分布的各村寨,不分男女老幼至少有10萬人,主要是湊人數。
每個村口,都挖了陷坑。
每個村子,也組織了鄉勇。
當然,
他們最主要的任務還是給前面的人提供糧食、淡水以及安置傷兵。
……
隔水、長崗、青溪、梅子崗一線,是粵西客勇的營地。
布置方式和敵人一樣。
前面是壯丁。
后面是烏泱泱的婦孺老弱,邊生產邊支前,還挖了很多壕溝。
如果從空中俯瞰的話,
不像是兩支軍隊,更像是農民起義軍在打農民起義軍。
雙方每隔兩三天就打一輪。
少的時候,幾百上千人的局部廝殺。
大的時候,數萬人進入戰場搖旗吶喊。當然,直接廝殺的還是那萬把人。
廣東團練大臣文元德和一眾宗族團總、書生軍官同桌吃飯,順便總結近日的作戰經驗。
帳內,
還有20多個前綠營軍官,最低的是千總,最高的是位游擊將軍。
但是,
在軍中這些前綠營軍官的地位不高,就好似“80萬禁軍槍棒教頭”的存在。
……
文元德是新行伍,老文官。
他可太懂什么叫鳩占鵲巢了~
把這幫丘八壓的死死,除了傳授經驗、操練士卒,絕對不給他們指揮權。
軍權,必須抓牢。
一方面以老鄉情誼搞團結,籠絡宗族。
另外一方面以儒學忠君、出將入相籠絡那些書生軍官。
他很慶幸這里是廣東。
再怎么分歧,無非就是廣府、客家、潮汕、雷瓊。
廣府內部心很齊。
……
假如換成江蘇,簡直不敢想這團練會搞成什么樣子。
那幫江蘇人恨不得把“非我老鄉,其心必異”裱成牌匾,掛在城門口。
隔著一條小河,就敢說河對岸是外地。
隔著一條大江,就敢說江那邊是外國。
文元德估計,
光是團練叫什么名字,江蘇人就要激烈博弈好幾局,少不得以出錢多少決定冠名權~
而且,
這樣一支內耗拉滿的隊伍拉上戰場。
開戰后,隔壁府的炮彈很有可能落在自己頭上,然后隔壁縣的人在幸災樂禍。
……
1名精悍漢子,匆匆跑進大帳,
單膝下跪。
“報文大人,客匪再次開戰。”
“何地?何等規模?”
“大嶺頭,戰兵4000人。”
……
大嶺頭,
是四邑團練防線的突出部。
“哼,客匪胃口不小。和他們打!”
文元德抓起佩劍離帳,嘀咕著:
“打不了吳軍,還打不了你們這群客仔?”
一眾骨干立馬跟上,或騎馬或騎騾去前線督戰。
南方缺馬,
一個比一個缺。
吳軍還能勉強湊起一支騎兵建制,四邑團練只能騎騾、騎驢。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