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勇邁出了關鍵一步——攻堅。
別看只是小小碉樓,對于無火炮無組織的團伙而言,難度不亞于山海關。
李郁所不理解的拉鋸戰,
其實就是因為土客雙方都不具備攻堅能力,打不出決定性的勝利。
……
四邑團練終于趕到。
烏泱泱擺開了陣勢,
鼓聲響起,眾人跟著旗幟前進。
雖然隊列不整齊,方陣配合不默契,但已初步具備軍隊雛形。
打頭陣的是清一色火繩槍兵。
客勇也收攏兵力,趕緊布陣。
在反復的械斗中成長起來的客家首領曾懷古,拎著刀前后奔跑,想盡量的排兵布陣。
“待會我喊沖,大家就一起舉盾沖上去。明白了嗎?”
“明白。”
……
曾懷古左手盾,右手刀。
默默注視著對面氣勢上明顯壓過己方的廣府團練。
他知道,
迎著對方火繩槍沖鋒,傷亡會很慘重。
但,沒有選擇。
北方漢人開始南逃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永遠處于劣勢。
疾病、饑荒、土匪、官兵、村民、蛇蟲、瘴氣、洪水,先至者~
就像闖關,
層層淘汰。
總之,
南下之路,就是求生之路!
逐漸的,
他們融合成了一個整體——客家。
……
“客家人,有死無生,殺!”
曾懷古眼睛血紅,大步沖鋒。
十幾名首領和他一樣選擇沖在最前面。
就像他們的祖先那樣,逢戰必沖鋒在前,激勵族人。
血性、團結,
若無這2樣,他們早死在南下逃亡途中了。
廣勇也一樣充滿了殺意。
宗族團總和儒生軍官們高呼:
“列陣,檢查火繩。”
一些人趕緊摸出火折子重新點燃火繩,小心吹旺,調整合適長度。
然后,
對準漫山遍野沖鋒而來的客家人。
……
距離40丈時,槍聲響起。
客勇隊形中有人中彈倒下,但不多。
曾懷古舉盾護住要害,低頭猛沖。
此刻,
他心靜如水,只想著戰死后去見他的好兄弟,呂大有。
距離25丈時,
第2波槍聲響起。
這一次,傷亡明顯。
瘋狂沖鋒的客勇,隊形出現了混亂。
中彈者倒地后,將后面的同伴絆倒。
對面,
四邑團總們大吼:
“快,快裝填,爭取再打一槍。”
然而,
團練就是團練,訓練不夠,心理素質也不夠。
最關鍵最能殺傷敵人的第3波齊射終究是打折了,只是稀稀拉拉響了不到4成。
……
“殺。”
“殺。”
四邑火槍兵后退,長槍兵向前,和沖到面前的客勇殺成一團。
武藝,在這種時候沒有任何意義。
稍微經歷過訓練的四邑團練,列陣長槍攢刺,利用長兵器優勢壓制客勇。
一捅一拔,鮮血噴濺。
曾懷古的盾牌丟了,
沖鋒時被一發鉛彈穿透,鉛彈余勢不減打入肋下,幸而傷口不深。
如果沒有盾牌的遲滯,
他此刻應該死了,如愿以償和好兄弟呂大有在天上團聚了。
……
他望著身邊三五成群沖上去,又一排排被長矛放翻的兄弟們。
暗叫不好。
從地上撿起一塊圓盾,瞅準時機,一個前滾。
然后,揮刀左右劈砍。
刀鋒劃開肌腱、皮肉,飽飲鮮血。
受傷廣勇倒地,
長槍陣硬生生的被他破開了空隙,后面的客勇見狀大喜,立馬楔入。
擴大空隙,擊穿陣型。
不出意外,
雙方又回到了最初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