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琢磨林總指揮是何用意,居然讓這2個風格迥異的軍團同臺競技。
帳內,
鄭河安把佩劍往桌上一摔,
對著底下50余名皖北籍軍官吼道:
“林總軍令,你們都聽清楚了嗎?”
“清楚。”
“我們和友軍誰先啃下武昌?你們說!”
“我們!我們!”
年輕的軍官們吼的聲嘶力竭,面孔漲紅。
鄭河安很滿意,
高聲道:
“哪個連先攻入武昌,主官升1級,先登升3級。再集體發給白銀1萬兩,自己分。”
事關軍人榮耀,整個第2軍團都憋著一口氣。
如果輸給第4軍團,以后這張臉還能要嗎?
……
武昌城內,街道肅殺。
新軍巡邏隊每隔半個時辰來一次。
甭管城內人心多惶惶,可表面的秩序是安穩了。
王杰以18000名新軍為守城中堅力量,又以衙役民壯10000人為預備力量。
武昌城儲備的糧食夠吃一年半,火藥儲備也很充裕。
巡視完畢,
他突然詢問在場的幾名主要軍官:
“器不如人,計可補否?火燒赤壁就發生在湖北,距離不遠。”
他將目光投向洞庭湖水師總兵王霖。
王霖搖頭:
“吳軍在上游,我們在下游。無論水流還是風向都不支持。”
趙莊文腹誹,
老師骨子里還是個文人。
吳軍兵力都在岸上駐扎,就算火攻成功,你也燒不了什么。
老師,時代變了!
王杰嘆了一口氣,拍了拍城頭火炮。
他一手打造的武昌新軍,從招募到訓練全程親力親為,其實是照抄的戚繼光~
……
正統儒生一般都擅長學習、歸納、總結。
寫文章可以融會貫通,
其他的事也可以。
吸取先人經驗、不生搬硬套、懂得因地制宜的人,完全可以勝任這世上的絕大多數工作。
說的武斷些,
做個知府綽綽有余。
因為,
一個人一生當中所能遇到的99%的困難,在書里都能找到相似度80%以上的先例。
只要愿意低頭抄作業,
就能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
……
數日后,
城外突然傳來了隱約的炮聲,隨即有人匆匆跑進巡撫衙門。
“吳賊攻城了!”
“哪個方向?規模如何?”
“寶陽門,兵力5000至10000。”
剛走出巡撫衙門,
又有飛馬來報:
“北面賊兵水陸并進,猛攻武勝門。”
王杰掀開轎簾,咬牙吼道:
“去武勝門。”
趙莊文騎馬緊隨,心想,
吳軍第4軍團特么真缺德,字字如尖刺,捅在了老師的肺管子上。
……
武勝門周邊,
炮聲隆隆。
新軍的火繩槍手們輪番射擊。
厚實的城磚、小小的槍眼,給予了射手們最佳防御條件。
這些農夫新軍們表現搶眼,至少每個人都是認真瞄準后才開槍。
這一點,
放在綠營絕對不可能。
輪番射擊,3段擊頗有章法。
有經驗的老兵一聽就知道,訓練有素。
……
趙莊文像一塊海綿,貪婪汲取著軍事知識。
他發現,
冷兵器已經是末法時代了,武昌新軍壓根沒一張弓。
全員火器~
數十門大炮和上千桿火繩槍,向城外潑灑著死亡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