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說抵擋兇悍的吳軍,就是想以十比一的交換比,達到消耗吳軍兵力目的都是做夢。
乾隆一咬牙,
徹底將最后的那點遮羞布扯下來了。
朕不裝了,朕攤牌了,朕放棄尊嚴了。
……
目前,
尚且在清廷控制之下的南方各省有2種模式,
1種是湘、鄂、桂、川,自治。
1種是云貴,藩王制。
沒過多久,
又出現了第3種——包稅制。
戶部真的沒錢了~
為了咬牙供應前線,
從春節到現在,各級官佐的養廉銀拖欠3成,至今未補發。
更可怕的是,
隨駕的2萬兵丁也已經兩個月沒發實餉了,軍心抱怨~
2名侍衛親軍不滿,毆打上官。
就連乾隆也驚動了。
茲事體大,
如果不希望南陽府變成馬嵬坡的話,最好趕緊籌餉。
……
戶部尚書和珅正式上書,提出了兩條可解燃眉之急的急策。
一,議罪銀,全面落地。
二,包稅制,局部落地。
這里的局部,面積還挺大。
簡單說就是:
四川一省以及湖廣(漢水以南)的所有未淪陷州縣,地方有力人士均可主動承包錢糧。
……
四川綏定府達縣~
破舊不堪的縣衙內,
知縣一臉憤懣,瞧著桌子兩側就坐的豪強。
有士紳、有馬幫、有碼頭幫、有宗族~
放在平日里,
知縣早就扔下一根紅簽,喝令將這些目無官府的家伙拖下去打20大板。
可如今,變天了。
加蓋了巡撫大印的“包稅制”公文就明晃晃的貼在縣衙門口。
按乾隆40年,本縣應繳納的實際錢糧為基準。
包稅人必須在限定期限內將應交錢糧一斤不少一文不少的的交到成都府。
至于包稅人怎么向百姓征收,
縣衙不管、不問。
而且,
凡是涉及錢糧的官司,一概由包稅人自行判決。
說的直白點,
包稅人=本縣布政使
……
頭發花白的包舉人舉著拐杖,
據理力爭:
“征收錢糧乃是國之大事,爾等江湖漢子豈懂這里面的門道?”
老文站起身,他是本縣碼頭幫首領。
從靴子里抽出一把刀,戳在桌面。
“刁民拖欠錢糧,包舉人你怎么辦?”
他又拱手道:
“本縣歷年拖欠錢糧少則1成,多則3成。縣尊,對付刁民,恐怕包舉人家里那幾個北方護院搞不定吧?”
知縣神情凝重,默默點頭。
老文朝身邊一漢子點點頭。
漢子出門,
沒一會,縣衙外街道傳來數百名漢子的歡呼。
……
毫無意外,
更擅長武力的老文成為了達縣的首任包稅人。
次日,
幫眾在碼頭聚集,開香堂燒黃紙。
包舉人赫然在列。
縣里的主簿、押司2位老爺未穿官袍,也在其列。
一個嶄新的堂口就此誕生。
成分復雜,包含士紳、官吏、商賈、手工業者、力工纖夫~
內部幫規森嚴,強調義氣。
這個新堂口也被稱作清水袍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