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陛下喜聞樂見的戰爭模式。
不然,
仗越打越窮,越打越虧~
帝國大業還怎么推進?文明何時才能降臨倫敦、巴黎?
……
當然,
有人會提出異議。
既然如此,干嘛不挨個城池攻進去。
那樣豈不是賺的更多?
從經濟角度,很可取。
從正治角度,極度不可取。
逐個攻城,拒絕投降,壞處多多:
首先是,
過度消耗兵力、火藥、士氣。
其次是,
兔死狐悲,引起清統區所有士紳階層的瘋狂抵抗。樣本數量多了總會遇到異變,撞上個把難以攻陷的堅城。
另外,
在新興帝國的基因序列組里埋下“輕視規則”的基因,這會影響到李郁要推行的“守規則”文化。
綜上,目前策略最優。
既能減輕戰場壓力,也能保證軍費充盈。
而在湖北戰場的第4軍團則是極大的影響到了陛下的既定方針。
可以想象軍報傳到蘇州府,陛下會如何震怒。
……
辰州府首縣,沅陵縣衙。
原知縣坐著2輛馬車急匆匆的離開了~
好似后面有鬼在追趕。
接任知縣趙莊文揮舞右手送別,一改之前不情不愿,臉上竟露出了詭異的微笑。
他手持湖廣總督書信接任沅陵知縣。
原知縣看了,差點激動的給他磕頭。
來了個替死鬼~
自己解套了。
簡直就是喜從天降!
他拉著趙莊文的手久久不愿松開,以最快速度完成了交割。
虧空怎么辦?
知縣主動留下了這些年斂的7成財產填坑。
趙莊文一言不發,一臉悲憤。
念叨著: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給前任出具了一份證明,走完了合法的官面程序。
……
辰州知府死了。
因為“誹謗”長沙焚城,被巡撫大人一紙命令咔嚓了。
湘西屬于巡撫曾滌的基本盤。
不過,
曾大人的行蹤如今成了謎團。
坊間傳聞,
曾大人敗了,投鄱陽湖自盡了。
總之,
人心惶惶。
如果曾大人回不來的話,湘西就無主了。
……
趙莊文從后衙轉出時,已經是官袍整齊、表情肅穆。
班頭一看就知道壞了,這是位好演員~
果然,
城中很快貼出了安民告示:
首先,安撫百姓,戰局雖然危急,但巡撫大人無恙。
然后,開倉放糧!
想做事,手底下就得有人。
追隨趙莊文從武昌城逃出來的一開始有5000人,后來因為各種原因陸續變少。
戰損、掉隊、病亡、失蹤、潛逃離隊~
到沅陵縣時僅剩下300人。
這些人就是最堅定的班底。
……
曾滌在長沙時,勒令各州縣給他老家押運糧草餉銀,布局決戰湘西。
足見其老辣~
沅江,是湘西的大動脈。
稱呼其為湘西人的母親河,一點不夸張。
從洞庭湖進入沅江溯流而上,可以抵達湘西各地。
而沅陵縣恰好就在沅江之畔,是轉運糧食的必經之路。
趙莊文匆匆查看全城,發現存糧頗多。
粗粗估算,
至少有12萬石各類糧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