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李郁對前線軍事的關注度明顯減少,將更多精力投入未來勢力格局的考慮。
作為一個純粹的現實主義者,
他不能接受復刻一個毫無新意的封建農業國,同樣也不指望建立一個全面先進的帝國。
未來的帝國只需要不那么壞,就足矣~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李郁可以毫不猶豫的除掉任何必要的絆腳石。
作為帝王,
他不嗜殺,但絕不善良。
……
不妨打明牌,隨便清統區的官紳怎么想~
反正,
如今的吳軍攻陷99%的城池只是時間問題,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執行“既往規則”——破全城官紳的家~
按照以往的經驗:
破一抵抗縣城,抄家折銀(包含田土宅院),保守估計,100萬兩起步。
破一府城,500萬兩起步。
破一樞紐省城,1000萬兩起步。
如果純粹從經濟角度看,就沒必要和這幫蟲豸妥協。
攻城這樁生意妥妥的一本萬利。
但是,
這會給未來帝國的正治生態埋下“嗜血”的隱患。
總之,
這里面的尺度很微妙,不好贅敘。
……
抄家工作小組效率特別高,用的是“絕戶網”。
查隱田、隱產,反復盤算推敲盤查。
而且,
不是一波流。
也許過段時間聞到味道又殺回來了,精準翻出一批隱田。
錙銖必較。
沒有人知道,
抄家工作小組到底是根據什么查出遺漏的。
魚鱗冊?告密?
答案是:
依靠紹興師爺組成的財稅署,他們查賬一半靠數據,一半靠經驗直覺。
……
如今,
紹興人已經占據了吳廷文官系統的半壁江山,影響力巨大。
這些人識文墨,擅算賬,辦事老辣、熟悉人心。
原本在清廷只能隱于幕府,垂簾做官。
到了吳廷,
就如魚兒入水,游刃有余。
國丈胡雪余,是紹興人入朝的主要推手。
從明面上看,無可指摘。
沒有舞弊,沒有泄露考題,也沒有濫用人情推薦裙帶。
他只是將以往的考題給紹興小兄弟們參考參考。
這幫人本來底子就厚~
稍微點撥琢磨一下,就在考試中大放異彩,考試成績遙遙領先。
履職入衙后,很快就能融入,辦公效率極高。
就算是陛下也挑不出毛病。
……
紹興師爺幫,是一個很封閉很團結的圈子。
例如,
同一衙署,紹興人之間老人愿意教新人,讓新人盡快上手。
不同衙署,紹興人之間盡量給與便利,降低隱形門檻。
如此一來,
紹興籍文官處理公務的效率超高,溝通尤其順暢,獲取信息的渠道寬泛。
這里面的門道,衙門做公的都懂~
明眼人都瞧出來了,
紹興幫已經是吳廷內部的第一大幫,有龍頭,有幫眾,有法理。
……
學閥——在現有框架之下,借助勢力把持學術資源、同時排他。
在明清兩代,
江南文人是學閥的典型。
他們依仗著經濟、人脈、經驗,在科舉考試當中大放異彩。
之后,
反哺家鄉,提攜后輩,結成聯盟。
在某些關鍵的問題上,即使是皇帝也不得不向這個群體做出讓步。
如今的紹興幫也可以稱作“學閥”。
雖然崛起的時間短,但是比曾經的江南學閥前輩更有競爭力。
……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