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陣型已經成型,
岑溪縣團總白健仁拔出佩刀,破音嘶吼:
“前進。”
兩列火繩槍手走在最前面,之后是4個超長槍方陣一字排開。
最后是刀盾方陣。
陣型中規中矩,沒大毛病。
……
郁林州團練的打法不太一樣。
他們以大盾在前,長矛在后,正面迎戰。
沒一會,
兩方的陣型都不那么齊整了,有的人領先,有的落人后。
陣列線明顯扭曲。
冷兵器時代,
一支軍隊要在前進當中保持齊整陣型太難了。
步兵若能如墻推進,一定是精銳~
騎兵若能如墻推進,一定是特別富裕的精銳~
……
白健仁扭頭看了一眼,好似演唱會的指揮家揮舞佩刀試圖重新把握節奏:
“大家放慢腳步,看著排頭兵,拉直拉直。”
效果明顯,陣型有所恢復。
雙方的距離逐漸拉近,直到進入30丈。
走在最前面的200名火繩槍手立住腳步,小心吹旺火繩。
“放~”
一排白煙騰起。
坐鎮后方的陸廷武眉頭緊鎖。
這1輪齊射的殺傷效果很不好,難道是新槍有問題嗎?
……
實際上,
白健仁也發現了。
甚至不如用以前的非制式鳥槍打的漂亮~
一樣發懵的火繩槍手們也搞不懂怎么回事,但不敢猶豫,立即從方陣間隙退到陣后。
“長槍放平。”
刷,
數百桿13尺長槍放平,槍尖朝前,頗具威懾力。
……
兩邊槍兵對刺。
梧州團練手里的13尺超長槍優勢明顯。
郁林團練很吃虧,他們用的是10尺長槍,典型的格斗長矛,相當于士兵的雙倍身高。
兵器,一寸長一寸強。
除了進屋廝殺,否則幾乎在所有的戰斗場景里,長槍都占優勢。
此刻,
指揮失去了效應。
雙方舉著長槍,奮力前刺。
從空中俯瞰,涇渭分明。
中間是幾百桿長矛相互對戳,不時有人倒下。
1刻鐘后,
郁林團練不支。
……
眼見對面敵人向后潰敗。
白健仁心中狂喜,疾呼進攻。
陣后督戰的陸廷武更是歡喜,大手一揮,援兵跟上。
不過,
想一招鮮吃遍天也很難。
郁林團練援兵也趕到,用火繩槍、抬槍、三眼銃一陣亂轟。
剛剛取得優勢的梧州團練又退了回來~
小勝,變成了平局。
雙方各傷亡三四百人。
次日,雙方又打了一場,結果還是差不多。
隔了幾日,
不死心的雙方拉上了僅有的大炮對轟,想一錘定音。
結果很尷尬,
拉鋸戰表明,雙方的技戰術水平驚人的相似。
……
無法破陣怎么辦?
增兵。
以鄉土為紐帶,各自募集本府青壯。
團練也不講究,發根長矛就是兵。
在容縣以南修筑簡易營寨,挖溝,挖陷坑,豎竹釘,轉入了陣地戰。
雙方各自組織了幾次,拿不下對方營寨之后。
終于接受了一個現實:
在兩軍的技戰術、火器裝備水平接近的情況下,誰進攻,誰吃虧。誰防守,誰占優。
勢均力敵的戰爭最殘酷。
打的血肉模糊,但是戰線沒一點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