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鎮遠城,號稱黔東門戶。
鎮遠總兵王生烈就駐扎在此,麾下有綠營兵1萬。
此時,
他在衙門里沉吟不語。
老家派人來了,帶來了口信。
吳廷的勸降信使登門了,條件很寒酸,保證家族性命和財產安全,允許投身采礦業。
此外,
家族子弟可以去蘇州府讀書,日后可賜官。
“太公怎么說?”
“太公說,亂世已至,家族利益第一,由大少爺自行決定。”
心腹家人又低聲說道:
“張有道捎來了一封書信。”
……
“誰?”
“銅仁張氏,張有道。”
“中了進士,在蘇州當知縣,后來投了吳廷那個張有道?”
“正是。”
“他在信里說什么?”
“他說吳皇重承諾,重信譽,不嗜殺,乃500年一出的英主。作為銅仁老鄉,勸您眼光放長遠點。”
“他在那邊,現居何職?”
“剛被封為湖南布政使,不日上任。”
“布政使,二品大員,吳皇待他不薄啊。可我王某人戎馬一生,難道就此解甲歸田?”
家人想了想:
“大少爺,我把張藩臺的書信原文復述一遍吧?”
“快快道來。”
……
鎮遠總兵王生烈和吳軍交過手,知曉吳軍厲害。
當初,他帶2萬貴州軍東征。
結果,江西一戰差點全軍覆沒,葬送了大批家鄉子弟兵。
相比廣西陸廷升的野心勃勃,他對吳軍的戰斗力充滿了畏懼。
如果,
吳廷承諾他起義之后,官職不變或者微降。
他現在、立刻、立馬宣布起義,殺掉頑固文官,有把握獻上銅仁、鎮遠、思州三府。
憑借私人友誼,
他還有很大把握說服好友,現任威遠鎮總兵一起反正,然后東西夾擊貴陽。
貴州,一夜變色。
……
“大少爺,老爺問,該怎么對待吳廷使者?”
“吃好喝好招待好,待為上賓,即使無事,一天的日常花銷不得低于50兩。告訴我爹,得再觀望觀望,家族傳承,容不得一絲輕率。”
“是。”
心腹家人剛要離開,卻被王生烈伸手攔住。
再次叮囑:
“務必保密。”
“大少爺放心,王家堡外松內緊,一切從嚴。凡是可疑人等路過,寧殺錯,不放過。”
王生烈走出衙署~
鎮遠城寧靜而秀麗。
感慨好一座西南水城、黔東重鎮,卻不知能不能避過這場迫在眉睫的戰火。
……
“岳父,為什么我們不往北打湖南?卻要南下打廉州府?”
“因為,我們怕吳廷誤會~”
作為先鋒的白健仁目瞪口呆,無法理解這里頭的邏輯,只覺荒誕。
沉默半晌,
他又問道:
“打湖南會怎么樣?”
“吳廷會誤以為我們廣西人和湘西曾滌穿一條褲子。”
“那又如何?”
陸廷武嘆了一口氣:
“吳軍會暴怒,然后調集重兵進攻廣西,我們扛不住。”
“既然如此,我們為何又要打駐扎在廉州府的吳軍?”
“為了讓吳廷看到我們的戰斗力,重視我們,從而開出更高的招降價碼。”
……
白健仁痛苦的抓抓頭皮,反問道:
“岳父,為何如此復雜?”
陸廷武再次嘆氣,哀嘆:
“這就是正治。”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