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未落~
河面傳來喧囂。
槍聲隨即響起。
上尉沖出帳篷,見士兵們對著北側河面槍炮齊鳴。
2艘小船中彈傾覆。
起伏的水面似有敵人身影,不久后順水而下,不知死活。
上尉笑著對跟著出來的參謀說道:
“補充一下,北側水面也要防。”
參謀們無奈,集體苦笑。
1個時辰后,終于拿出了周密方案。
……
麻陽城內,
粗壯的曾氏老五披甲站在城頭,身邊的2名少年是曾氏老十、老十一。
“五哥,吳賊識破了我們的伏兵?”
“肯定的。所以他們在側翼構筑工事。”
曾老五的臉色很不好,意識到襲擊計劃破產了。
山林里的2000伏兵怕是白蹲了。
“老太君來了。”
曾氏兄弟的70余老母,拄著拐杖走上城頭。
“娘,你怎么來了?”
“老身不放心,上來瞧瞧。”
曾氏這位老太君出身于土司家族,年輕時也是收過租、打過獵、見過血的狠角。
……
“這股子賊兵不簡單吶,幾千兵丁竟然穿一模一樣的鮮亮衣裳,腳下還有皮靴。這、這得花多少銀子?”
“娘說的是。”
老太君的臉上布滿憂慮。
湘西物資匱乏,哪怕是極盛時期的彭氏土司也做不到這般闊氣。
她望著天空,默默祈禱老天爺能保佑麻陽城。
……
她不會知道:
一套吳軍紅黑軍服,從頭到腳從內到外,包含武裝帶的采購價是20兩。
冬季大衣、防寒護耳帽、棉手套三件套另算,采購價是12兩。
江南紡織廠是吳廷軍需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繼車間普及了蒸汽機之后,他們承接軍服的毛利潤由3成漲到了4成。
規模和效率都可以降低成本。
例如染色環節,例如銅扣沖壓環節。
……
股東們還發現,
廠里將那些撒克遜人的最新式紡紗織布機械加以改進,以適應蒸汽機效率后,產量驚人,除了織出來的棉線粗糙些,其他沒毛病。
吳國沒有知識產權,股東們給廠里的技術工人開出花紅,仿造成功有賞銀,升級工藝有賞銀。
有了樣品,就不要再買了。
自己造,更香。
導致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一些普通紡織工人被工廠主們無情裁減。
而技術工人的月薪水漲船高。
好在吳國境內,
紡織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些被裁減的工人倒也不傷心,換一家繼續打工。
……
值得注意的是,
江南地區手藝一流的繡工、染工、織工是不會進廠的,他(她)們給自己干,掙錢更多。
大多是三流從業者才會進廠,甚至有些人僅僅懂個皮毛。
前者供應富人,定位高價私人定制。
后者供應社會大眾,定位低廉工業品。
隨著吳國紡織業高速發展,對于棉花的需求量大幅增長,唯一供應商撒克遜東印度公司對此又喜又憂。
喜的是巨額利潤。
憂的是運力不夠,棉花這種玩意太占體積。
……
于是,
在一道高達2000英鎊的總督簽名巨額懸賞令下,一種新式軋花機器在加爾各答提前問世,年輕的花旗修理工惠特尼錯過了名載史冊的機會。
新式軋花機處理原棉的效率提高了10倍,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成本。
種植園將原棉粗加工,去掉棉花籽后再裝船,節約了船艙,又降低了運費。
一正一反,利潤暴增,東印度公司欣喜若狂。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