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長的沅江是湘西地區的母親河,出湘西山區后,流經常德,最終匯入洞庭湖。
它擁有上游支流無數,如辰水、武水、沱江等等~
出于種種原因,
吳軍的湘西會戰計劃,圍繞著沅江展開。
一來,方便運輸船隊。
二來,不容易迷路。湘西霧多,迷路概率太大。
三來,逐個摧毀沿岸城鎮。
說來也好笑,
人類發展了幾千年,依舊離不開水。
大型城鎮必須近水,毗鄰水道。
即使發展到后工業時代,在遠離河道的山上或者荒漠建一座城池也屬于不可思議的奢侈行為。
水,是生命之源。
火,是文明之源。
離開水和火的生活,簡直不敢想。
……
沅江下游,距離沅陵縣城100多里外的一處河畔平地——瓦窯坪。
村子蕭條死寂。
人都跑了~
一支從桃源縣出發的船隊在此停泊,船倉遮蓋油紙布,押送士兵和船夫纖夫們三五成群生火做飯。
為了安撫這些可憐的苦力,吳軍給他們提供了每日定量的烈酒和煙草。
效果特好。
民夫們抵觸心明顯減少。
酒精和尼古丁可以迅速拉近男人之間的距離,哪怕屬于不同階層。
荒村、淺攤、夕陽,
大家同病相憐,噴云吐霧,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這一路的行程。
……
2里外的山頂。
有人窺視許久,觀察船只數量和押運士兵數目。
1刻鐘后,悄悄消失在黑幕中。
2個時辰后,成功將情報送回老巢。
河谷中,
分布著上百茅屋和各式臨時搭建的三角棚,這里是趙莊文麾下游擊武裝的屯點。
村口犬吠,
哨兵確認是自己人后,將其引入。
“趙大人,來肥羊了。”
趙莊文一咕嚕爬起來,點燃豆油燈,披著衣服走到缺了一條腿的桌子旁展開地圖。
倆人一番嘀咕,
趙提筆圈出一地——侯家灣。
……
半個時辰后,山谷營地逐漸喧囂。
火把挨個點燃,漢子們整理武器默默整隊。
仗打到這份上,已經不是為朝廷而戰,而是為了生存而戰。
2000人在山里創業,物資消耗奇快。
打獵和采野果只能作為補充,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趙莊文也不愿意打劫乾州老鄉,那就只剩下一條路——伏擊吳軍后勤船隊。
比缺糧更嚴重的問題是缺布匹。
士兵們長期在山里穿梭,衣服爛得快。
其實鞋子磨損更快。不過,這幫山里漢子選擇不穿鞋。
……
沅江九曲十八彎,在侯家灣幾乎來了個180度的大彎。
船隊老大一聲吆喝,纖夫們默默登岸拉纖。
從桃源到沅陵,這一趟每人可以拿2枚銀幣。到辰溪的話,可以拿4枚。
雖是春天,氣溫偏涼。
纖夫們卻不約而同的將衣裳留在了船上,好似原始人一般踩著河灘,肩膀拉著粗纖,緩緩前進。
這不是行為藝術,而是為了減少布料磨損。
一個字:省~
纖夫們從入行開始,肩膀被磨破,流血,結疤,再磨破。
反復重復,肩膀慢慢的就長出了堅實的角質層。
說者平平淡淡,聽者只覺新奇。
……
船頭甲板,1名軍官舉著千里鏡瞭望。
除了山,還是山。
連綿不絕的綠色。
一群人躲在樹蔭里默默盯著船隊,壓根不擔心被發現。
“趙大人,可以了。”
“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