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淮生出于謹慎,
下令在鳳凰城外,將曾滌為首的100余名湘西武裝首領斬首示眾。
頭顱懸掛于城外~
于附近暗中布置一支精銳,剿殺意圖靠近收尸的不軌者。
同時,
從俘虜中甄選少數老弱病殘,扣押家眷,令其去周圍山中勸降。
其余俘虜每10人一隊,以一根麻繩捆住所有人的右腳踝,在押送下沿著沱江——武水——沅江出山。
陸軍部已有籌建第2派遣軍團的打算。
湘西俘虜,不可放歸。
一部分編入第2派遣軍,一部分送去大冶鐵礦。
強制搬遷出來的湘西百姓,遷徙至長沙周邊,耕種因戰爭死亡造成的無主耕地。
若有潛逃,一概處決。
……
參謀們一致認為,散落在武陵山里的清軍散兵游勇愿降最好。如果不愿投降,也沒關系。
大山里物資匱乏,小股軍隊扼守城池、交通要道即可。
林淮生認可了這個方案。
山里養活不了成建制的軍隊,至多能供養小股土匪。
西邊銅仁,有黔軍封鎖。
東邊常德,有吳軍封鎖。
加之,沅江沿岸幾成空城,無人耕地,無人供養。湘西,掀不起浪了。
……
為了減輕補給壓力,林淮生下令先撤5000士兵回常德府。
坐船順水而下,路程輕松。
一路上,鮮有襲擊。
散兵游勇們再也沒有心思搞游擊戰了,惶惶不安的龜縮在山洞里,四處尋找糧食鹽巴。
數日后,
王生烈來了,只帶了一隊親兵。
腦后辮子已割,身著綢緞長衫,整個一商賈既視感。
“罪將王生烈,拜見林帥。”
“快快請起,以后就不必拜本官了,與朝廷規制不同。”
王生烈茫然~
林淮生依舊面無表情:
“陛下有旨意,王生烈有大局觀,封忠誠伯,賞銀50萬兩,并賞賜松江土地100畝,供建宅用。”
“忠誠伯,恭喜了。”
……
打發了王生烈,林淮生秘密召見前去貴州接洽勸降的使者,仔細詢問過程。
次日,
又召王生烈,陪同巡視湘西長城。
只見城墻連綿,堅固厚實。
“想不到,西南大山當中,竟有如此雄壯綿長的工事。”
“林帥有所不知,墻外的生番部落兇悍的很,打前明開始,官兵就組織了多次進剿,然生番總是敗而不亡。”
“生番所倚是何?”
“熟悉大山,悍不畏死。生番分2部,臘爾山部落愛穿紅,雷公山部落愛穿黑。”
“規模如何?”
“男女老幼全部加起來,不到十萬人吧。再多,就養不活了。”
王生烈的職業生涯,絕大部分時間在和貴州境內的部族打仗。
所以他是最了解情況的人。
想了想,又補充道:
“有湘西長城,有陛下麾下精兵,生番不足慮。敢出山就剿他們,不出山就隨他們自生自滅,于大局無害。”
……
2日后,
一支吳軍開進了鎮遠城。
王生烈身穿吳軍軍服,騎著戰馬走在最前頭,以勝利者的姿態開進了他熟悉的地盤。
沒過多久,
傳來了威遠鎮總兵周西發舉兵響應王師入黔的消息。
兩部東西夾擊,圍困貴陽,等待后方重炮運抵。
消息傳到昆明,阿桂半夜未眠。
枯坐衙署,對前途感到極度迷茫。
再三琢磨之后他決定不發兵救援,而是收縮麾下精銳軍隊至昆明附近集結。
貴州,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