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通信問題迎刃而解。
20世紀之前,疆域龐大的帝國統治者最為頭疼的兩大難題:
一,通信。二,交通。
如今皆已看到了曙光。
于是興奮的說道:
“儀妃,寡人得你一人勝過10萬雄兵。”
“傳旨,即日起晉升儀妃為儀貴妃。你娘家若有賦閑之人皆可一并安排,想掙錢的就去西南開礦,想做官的就從府學讀起,日后寡人親自安排去處。”
王貞儀欲言又止。
不過,嬤嬤和一眾宮女喜滋滋謝恩。
主子發達了,下人也會跟著發達。
皇宮,可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名利場。捧高踩低,臉色變幻,那是不帶一點猶豫的。
……
李郁再次透過千里鏡觀察許久,最終斷定這套通信系統確實可行。
又問道:
“你想過這套系統的缺陷嗎?”
“臣妾想過,僅限在晴天和白天通訊,另外就是信號旗語可能不夠豐富,所能傳達的信息有限。”
“走,回宮,寡人和你一起商量一套豐富的通訊語言。”
離宮內,
李郁站在無數前輩的頭頂,基于明碼電報提出了一個構想。
“漢字數目太多,但無妨,寡人設計了一套簡繁轉換方式。”
……
“參照鐘表,旗語系統由2條木頭臂組成,可靈活轉動角度,對應0到9十個數字。觀察員記錄下數字,對應明碼電報密碼本,即可查閱密碼本。”
“每4個數字為一個編碼,對應一個漢字。”
“這樣一來,理論上就可以傳輸任何信息。無論長短、繁簡。”
王貞儀瞪大了眼睛。
李郁得意洋洋,果然,要征服學霸,就得靠智商碾壓。
帝妃2人在屋子內足足聊了2個半時辰,終于將這一系統徹底落地。
許多細節也被一一敲定。
例如,塔的高度和塔的密度呈負相關,盡量利用原有的山坡。
例如,信號系統的機械設計。
例如,以兩個木頭臂一起指向12,代表停頓,間隔編碼,確保傳達精確。
例如,開設學校,培養觀察員。
例如,一般通信約定固定時間段。
……
次日,李郁攜儀妃出島。
這一項目命名為:
“吳國高塔。”
刻意回避了“通訊”兩個字眼,將功能模糊化。
因為這套玩意實際上沒什么技術難度,純粹就是一個概念突破。
李郁現在要防的是歐洲佬,他們有實力有動機搞山寨。
他不擔心清廷,一幫廢物除了搞奴隸制,搞殺戮獸軍,他們還會啥?
項目的一期計劃,
從蘇州到江寧,距離400里,保險起見建了15座塔。
王貞儀親自擔任第一批“通訊專業”學生的教師。
講述原理,以及強調保密~
……
吳廷向尼德蘭商人購買大量優質鏡片,自制大型千里鏡~
向法蘭克商人購買大量懷表,配發給每一座塔~
派人到南洋購買純堿原料,要求工業口盡快點出透明玻璃~
建塔,談不上技術難度。
并不需要像佛塔那般用料扎實,下寬上窄,圓柱螺旋向上,考慮防風,磚頭到頂。頂端屋子遮風擋雨,觀察員入駐。
半個月后第一次試驗。
天氣晴朗,風和日麗。
江寧城內的第一座塔,觀察員尚且不太流暢的操作信號臂,打出信號。
經過十余次傳輸,
坐落于皇宮內的最后一座塔,觀察員當場接收并翻譯出了全文。
“陛下,請閱。”
李郁接過紙條,哈哈大笑。
“今日鹽水鴨市價,40文1斤,鴨湯不要錢。1779年五月初四,上午八點三刻。”
打開懷表:八點四刻。
又過了一會,第二道消息傳來。
“帝國,要大出。”
兩道信息,都是李郁在2天前親手寫下,令人快馬送去江寧。
……
帝國的疆域太大,遙遠的邊疆地區就容易失去控制。
距離和統治力呈負相關。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從2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