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今年縣上征糧太多,鄉親們怕,怕是熬不到秋收~”
劉舉人表情嚴肅,
拱手向北,充滿感情的說道:
“你們的困難皇上都知道。如今南方打仗,剿賊正在最關鍵時刻,皇上借咱的糧食只不過一時騰挪。”
“快了,快了。”
“再堅持個把月,朝廷連本帶息還糧食。足足10萬石啊,夠咱商城父老敞開肚子吃到秋收,一點都不慌。”
……
二爺臉都漲紅了,連連擺手:
“太多了,太多了。可不敢這樣吃。”
劉舉人眼神里閃過一絲鄙夷,隨即干咳兩聲加以掩飾。
鄭重說道:
“回去告訴鄉親們,千萬別惹事,王法可不好惹~”
“是,是。俺們不敢觸犯王法。”
“千萬別學那個胡之晃。他從賊也就一時風光,早晚殺千刀。”
“不敢,不敢。”
實際上,
去年,劉舉人就帶著縣里的兵刨了胡之晃的祖墳。
姑且認為是吧。
一堆亂葬墳掩蓋在山坡雜草當中,墳前立的木頭牌子早就朽了,具體位置只能靠附近鄉鄰指認。
……
二爺離開之后~
花廳后面轉出本縣戶房書吏,大喇喇拉開椅子坐下。
指著干干凈凈的茶碗:
“劉舉人,你還給他喝信陽毛尖?這不是糟踐好東西嘛。”
“哎呀,話不是這么說的,現在得穩住他們。”
“似有幾分道理。”
劉舉人單手持書,搖頭晃腦道:
“你可別小看了種田的,種田的有把子力氣,只是膽子小點。他們要是一起鬧將起來,縣里的兵加上鄉里的弓手攔不住的。”
“所以,要騙!等他們斷糧了,就沒力氣嘍。”
……
書吏細細一品,豎起大拇指:
“還得是舉人老爺。一碗好茶,兌他一個村。”
“高,實在是高。”
“哈哈哈哈~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張良計。那啥,我讓廚子準備了一桌燉菜。晚上,咱們邊吃邊聊,你跟我再講講上面的動向?”
“好說,好說。”
……
吃喝完畢,心滿意足的劉舉人闖進了剛花30斤大米買的小丫鬟房間。
一番折騰之后,
他對哭泣的丫鬟罵道:
“賤蹄子,過些日子你就知道,還能有口高粱飯吃的日子是多幸福。”
聞訊趕來的管家連忙幫著教訓。
清醒過來的劉舉人,低聲吩咐:
“你抓緊時間,半個月內塢堡必須完工。外墻再抬高3尺,還有,你去集市找牙人買十條八條大型烈犬。”
“是。”管家想了想,又問道,“烈犬得吃肉,天天喂著又是一筆不小開銷。”
劉舉人望著月色,露出森森白牙:
“過些日子就不用我們喂了。上點心,趕緊辦。”
“是,是。”
管家的后背全是冷汗。
他覺得自己大約是眼花了,看到劉舉人在月下露出了獠牙。
……
商城隔壁,安徽六安州霍山縣,大別山區。
金寨村。
村子里所有的男丁聚集在打谷場,氣氛壓抑。
一只橘貓在鄭春壽的腳跟繞來繞去,毫無眼力見的撒歡。
喵~
人類的悲歡與我橘貓何干?
小橘從武昌就跟著鄭春壽一路輾轉,白蓮兵敗后,少數殘部被迫在這大別山隱居,和金寨村融為一體。
男耕女織,平靜樸素。
大別山是人類的避難所,更是小橘的樂園。
離開武昌時,小橘體重6斤,如今微漲20斤。大別山未必養人,但挺養貓~
……
“春壽,你說吧。”
“官差信不得,反了吧。”
上百名男丁齊刷刷盯著鄭春壽,他是本村對接官府的保長。
“春壽,這可是大事。”
鄭春壽起身,一腳撥開小橘。
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