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團余部,分駐昆明以及滇北,威懾四川。
西南,戰爭的硝煙逐漸降下。
百姓們對于新朝廷的觀感不錯。
各級知縣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貼出告示,昭告鄉民:之前欠賬一概廢除。百姓欠大清的,一筆勾銷。
頒布新的田稅、徭役制度。
每畝地分春秋兩季,各征收40斤,每戶每年需出一個勞力,服徭役15天,但不出縣。
……
李郁授意農業署接下了征收天下田稅的重擔,署長范眾默欣喜若狂。
如果表現搶眼,農林畜牧大臣就有希望。
他制定了兩種征收模式。
一,農業條件優越省份,每年征收兩次,每次每畝60斤。
二,農業條件不理想省份,每年征收兩次,每次每畝40斤。
所謂的第一類涵蓋范圍如下:
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東、河北
第二類涵蓋:
廣東、福建(大員屬一類)、廣西、云南、四川、陜西、甘肅、山西、西域
……
一類區域,必須足額征糧。
二類區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欠繳率不超過6成都可。
農業署征糧之后,需交給各州縣糧食署的直屬糧倉保管,出具入庫文書。
而糧食署署長是胡雪余一派,不會替范眾默遮掩。
這就形成了制約。
此外,
還規定了部分特殊區域,不必交納糧食,可改為交納現銀。
例如皖南,浙南,福建。
這些都是種植茶葉的主產區,糧食產量很低。
……
李郁還有一樁很頭疼、很麻煩的事,長期懸而未決。
那就是——丈量天下田畝!
帝國到底有多少田?它們又屬于誰?
這其中的水深的能潛入一頭成年藍鯨。
起兵時,
自己出詭計,快速清理了江南區域的田畝,將江南8府1州士紳大戶的隱田全部拉出水面,從而確保了穩定的軍糧供應。
如今,故伎重演不太可能。
形勢不同了。
丈量土地勢在必行,但需要大批基層公差,還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
……
南方和北方的土地問題,很不一樣。
自己軟硬兼施,極大程度的解決了江南的土地兼并問題。
如今,
江南不乏擁成千上萬工人的大工廠主,但沒有類似徐階這一類的大地主。
姑蘇范氏帶頭將族田賣的所剩無已,僅保留了桑田。
新興的文武官員們也不敢買田。
而是將銀子投入桑葉、茶葉種植,或者購買優質鋪子。
……
北方,土地兼并十分嚴重。
清軍入關后,以武力圈占了整個北方接近十分之一的良田。圈為皇莊、王莊、旗產等等,名目繁多~
山東衍圣公家族,擁有100多萬畝土地。
而孔家,只是北方諸多官紳的一個縮影。
李郁私下和多位重臣表示:
帝國需要龐大且健康的小農經濟。
北伐時一定要把海量的土地釋放出來,然后賣給無地少地農夫。
無償?
那是不可能的。
重新塑造龐大古老的帝國,光有善心成不了事。
初步打算是:
朝廷清理并接收北方的海量土地,招募缺地農夫耕種,雙方約定一個5年分期付糧的方式,低價轉讓田皮和田骨,批量制造自耕農。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