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的蒸汽工廠粗布,無法對大清的土布形成價格優勢。
吳廷的蒸汽工廠粗布,可以對大清的土布形成價格優勢。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經濟問題。
總之,軍工署分出了很大產能批量制造蒸汽機,單臺售價應聲而落。
陛下指示:
寧可少造些槍炮,也要先搞出3000臺蒸汽機。
搶在撒克遜人之前普及蒸汽工廠,意義巨大。一步快,步步快。
人類發展最迅速的100年,剛剛拉開帷幕。發展略快一步,后世子孫就多一座金山。
……
蒸汽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許多行業。
磨坊主們驚喜的發現,小型蒸汽機可以日夜不停的工作,每石米的脫殼加工成本降低了7成。
慢慢的,
首批吃螃蟹的工廠主們發現,壓根不需要購買所謂的蒸汽機專用煤。
吳廷純忽悠。
隨便在市面上買點煤丟進去,一樣哐哐運轉。
采礦主們,再也不擔心坑道積水了~
鐵廠的工廠主們,欣慰的將蒸汽機用于鼓風,軋鋼、鍛造、拉絲~
皇家鑄幣廠,也采用了大型蒸汽機沖壓。
隨著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吳國境內鐵器、米面、紡織品價格都有明顯下降,與此同時,銷量暴漲。
銷量增量主要集中在江浙、珠三角、江西,還有大型工礦周邊。
其余省份的百姓也不是不想買,關鍵是手里沒現錢。
這是一個很頭疼的經濟問題。
至少目前,李郁無能為力。
……
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廠主們笑的合不攏嘴,他們頭一次明白了陛下所述說的“大工業規模生產”是什么意思。
規模,是一個很厲害的詞。
只要規模上來了,成本就下去了。
這是一個循環。
嘗到甜頭的工廠主們再次擴大規模,都想著提高產能拉爆競爭對手,好吃獨食。
歷代鹽商之所以豪富,就是因為吃獨食。
沒法專營,就想辦法搞同業協會。
……
最明顯的是江浙合流。
例如:江蘇絲綢商會和浙江絲綢商會。
合并之后,搞了內部攻守同盟。所有協會單位統一采購,統一售價,確保肉爛在鍋里。
劍指廣東同行。
原本廣東絲綢業也算尚可,但被江浙同行這么一搞,立馬就吃不消了。
于是,
廣府絲綢商人決定改變策略:國內,不要了。
打不過同行,就出口南洋。
守著家門口的廣州港,搞出口有天然優勢。航程短,運費省,航線熟。
一錠國內的銀錠,和一錠國外的銀錠。
告、告、告訴我,它、它、它有區別嗎?
……
吳國商業擴張的步伐越發激進。
潮汕商會急了。
這是一個特殊的封閉群體。
他們更像是天生的貿易商,骨子里缺乏制造業基因,在當前的工業化形勢下明顯吃虧。
尤其是看著隔壁的廣府佬狂掙,心里難受死了。
不知道是哪位潮汕神仙想出來的致富經,居然向吳廷提出——我們能不能以50萬兩承包紫禁城5年的經營權?
如果不行,雍和宮也可以啊~
吳廷震驚、陛下震驚,嚴厲駁回。
再敢胡咧咧,商會所有人集體掌嘴。
……
潮汕商會內部開會聊了三天三夜,喝了八斤茶葉,又拿出了一條致富經——做帝國的海上馬車夫。
這次,
陛下龍顏大悅,批準他們放手去干。
開拓海洋的宏大工程,光靠朝廷是辦不成的,需要民間力量積極加入。
經批準,海軍部賣給潮汕商會100門艦載炮、300桿大抬槍、1000桿燧發槍。
老鄉們,下海吧!
你們能商則商,能搶則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