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吳皇的那份保護費也隨船帶走,送至廣州港。
一方面,吳廷很需要錢。
另一方面,也是敲打王亶望別生出不該有的心思。雖然隔著幾千里,但寡人依舊可以捏死你。
坤甸港附近新添一座堅固的炮臺。
從廣州運來的水泥、岸防炮、以及大量彈藥。
如今,基本竣工。
炮臺頂部,一桿大清三角龍旗迎風飄揚,揚國威于海外。
李二狗每天扣頂草帽,赤膊釣魚,悠然自得。
他覺得陛下是給自己找了個海外療養院,每天吃吃喝喝,安逸的很。
……
蘇州府。
多國商館負責人主動找上了海軍部。
告知:
南洋地區出現了小股清軍。
同時表示如果吳廷需要的話,他們愿意出兵攻打蘭芳,只需要收取一點點的軍費。
對此,李郁一口否決。
觀點鮮明:
一,清軍雖是敵人,但蘭芳國民多為漢人。吳廷堅決不同意各國出兵,堅決不希望看到戰爭誤傷本國僑民!這也符合國際規則。
二,如今戰爭節節勝利,吳廷會派使者前去蘭芳勸降。若蘭芳駐軍執迷不悟,則考慮和各國一起剿殺。
所以,大家不要急。
……
但是尼德蘭人很急,巴達維亞總督府派出了好幾波探子滲透蘭芳打探消息。
多方情報顯示確系蘭芳主動遣使前去燕京,獲得了藩屬國地位。
一切有跡可循。
但是,
精明的尼德蘭人覺得這是一場陰謀。
他們很熟悉大清帝國,早在順治年間,尼德蘭東印度公司的使者就曾從廣州登陸,一路北上拜訪過紫禁城。
30多年前,尼德蘭軍隊在爪哇對漢民大開殺戒。
乾隆皇帝不僅沒有動怒,甚至認可這種行為。
這足以證明大清國對南洋不感興趣,如今又怎么會染指南洋呢?
不符合常理。
最終,
巴達維亞總督府得出了一個令毛骨悚然的答案:
“撒克遜人干的!還拉上吳國做局。”
這一判斷,過程是錯的,證據是錯的,可答案卻是對的。
……
倫敦早在大半年前,就確定了要對尼德蘭海外殖民地以及商船動手的決議。
秘而不宣,
是為了留出足夠時間將命令陸續傳遞到散布在各大洲的海陸武裝,在約定時間一起動手。
第一天,駐尼德蘭公使遞交國書,正式宣戰。
第二天,全球殖民地同時扣押在港的尼德蘭商船、商人。
第三天,皇家海軍在大西洋、加勒比、北海同時動手,炮擊尼德蘭商船。
第四天,東印度公司對尼德蘭南洋地區殖民地動手。
唐寧街的精英們好似鐘表運行,冷靜而精準,不帶一絲感情。
他們默默的看著敵人沉迷在金子里,不能自拔。即使是尼德蘭人曾經引以為傲的海軍,也大幅落后了。
……
撒克遜東印度公司已經完成了兵力集結,一切準備就緒。
軍事行動的目標,不止是尼德蘭,還有伊比利亞。
打完之后,將爪哇島賣給吳國換英鎊。
呂宋島,插上米字旗。
皇家海軍進駐馬尼拉。
這樣一來,皇家海軍就可以隨時威脅廣州——巴達維亞航線,隨時對東方盟友施加壓力。
這很符合倫敦的平衡戰略。
撒克遜人看到即將格局劇變的南洋,眼睛發光,決定奮不顧身地跳入這個糞坑,努力攪s。
巧了,
吳國也在攪。
攪吧,攪吧,攪得全世界天翻地覆。
……
巴達維亞陰霾遍布。
總督大人下令收縮兵力,召回戰艦和武裝商船。
然而,內部爭吵不休。
船主拒絕服從,因為一旦虛驚一場,自己就會損失大量的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