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很淡定,并無慍色。只能說這很符合現實。
……
之后,李郁檢查教學進度。
要組建海軍,系統的培養體系很重要。
海軍士官學校的教師成色復雜,有沿海老漁民,有現役海軍軍官、有商船船長,有雇傭的前歐洲軍官,有精通數理的傳教士。
自編的教材,中西合璧,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吳廷很重視教育,給教師們開出的薪水很可觀。專職教師的月薪高達100枚銀幣,部分兼職教師按每節課10枚銀幣給予報酬。
……
東山區域,有十幾座學校。
覆蓋了陸軍、海軍、文官、機械、會計、采礦、冶金、新聞等不同領域。
內部稱呼:東山高教區。
高等教育,顧名思義,不是掃盲,而是更高級的教育。
李郁不得不面對一個令人遺憾的現實,目前根本搞不起來全民普及教育。
財力不具備,人才儲備也不具備。
思慮再三之后,他大膽的搞出了兩種模式。
一,東山高教園:針對有基礎的可信任群體,搞繼續教育,培養專業領域人才。
二,三級教育體系:快速地篩選出一小撮真正的農家天才少年、以及接受過良好私塾教育的家境優渥少年。
兩個關鍵詞:忠誠、投入產出比。
……
天才、基本盤、家境優渥。
滿足以上三點當中之任意一點的人,即有很大概率進入當前的教育體系,從此躋身帝國的精英階層。
不滿足這3點者,一概放棄。
有心人已經發現,
當前的教育體系將15歲以上的普通百姓徹底排除在外,集中有限的資源和財力搞精英教育、低齡教育、忠誠盤培養。
就目前而言,帝國的教育就和傾注全力發展的工業體系一樣,只不過是在少數區域綻放美麗的朵罷了。
……
好在這個世界的本質是比爛。
帝國只要能領先同時代的其他王國,就夠了。
開展殖民、商品傾銷,快速完成原始積累之后,工業和教育都會迎來指數級的井噴發展。
30年后
帝國的普通孩子可以擁抱基礎教育,識文斷字。
那個時候,按照人均壽命來看,當前被陛下排除在外的15歲以上百姓幾乎都躺入棺材了。
很多年后,他們或許會被稱為“沉默的一代”。
……
李郁騎馬巡視東山。
施令洋控馬緊跟,但又確保落后半個馬身。
東山的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制服。
沿途,
不斷有身穿各色制服的學生于道路兩側單膝下跪,恭迎御駕。
學生來源主要是三種:軍官和士兵的后代、現任官佐紳商的家族子侄、江南籍人士。
李郁頻頻揮手。
突然,他低聲問道:
“施侯,你觀這幫學員如何”
“臣觀這些學員皆為忠誠陛下之人。尤其海軍士官學校的學員,臣觀之個個非富即貴,足見陛下之良苦用心。”
李郁放聲大笑。
……
“你說的沒錯。海軍士官學校那幫學生許多出自我吳國巨商家族,可謂從小錦衣玉食,不見人間風霜。”
“可寡人偏要他們上戰場。”
“打仗難道是庶民的專利嗎寡人不認可。”
“貴族之所以能成為貴族,需在軍功、科技、教育、理論等等領域為帝國做出了巨大貢獻。貴族們要想與國同休,獲得尊敬,每一代都必須有子弟為帝國出征。不能只享受,不付出。”
“寡人是為了他們好!”
“人吶,不能總想著好處占盡卻絲毫不付出。這違背天理。”
……
施令洋低聲道:
“臣家族內也有一些子弟頗有血勇,希望加入海軍為陛下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