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條寫著:
~吳軍將于本日開掘景陵。本侯勸阻不成,只能以如此方式提醒,以全康熙爺知遇祖先之恩。
……
中軍大帳內,
盛京將軍弘響捏著紙條,追問道:
“袁知州,你確定是靖海侯所寫丶所遞?”
“奴才用性命擔保。”
“壞了,壞了。這幫殺千刀的丶不講信譽的鼠輩。他們要掘墓!!!”
……
中軍大帳,軍將齊集。
靖海侯的紙條在眾人手里傳閱~
所有人一致認為,是真的!
理由是:
靖海侯投敵是無奈之舉,獨處福建孤地,且內外交困,不投,施家就灰飛煙滅了。
同時,
他心底又感念康熙爺當年對祖先施瑯的知遇之恩,故而做出如此矛盾的舉動。
弘響此刻為之前的投降打算而感到羞愧。
這幫鼠輩連皇陵都放過,能放過自己和盛京數萬旗人嗎?
他冷冷起身:
“諸位,不能等了。再等,就要鑄下無法彌補的錯誤。打進東陵,保衛祖先圣地。”
“嗻。”
……
與此同時,東陵內。
施令洋重甲在身,召集遼東所有軍官。
對著黑壓壓的200號人高聲宣布:
“現在有兩條消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咱們的援兵已經登陸旅順港,足足5萬人吶。”
“但是還有一個壞消息,潛伏在清軍那邊的義士冒死送來情報,他們今天就要進攻東陵。”
包衣殷東耕立馬站起來,用極富煽動的語言喊道:
“諸位,這明明又是一個好消息啊。搶在援兵之前打完這仗,我們吃獨食。”
另一捧梗立馬接話:
“對,他們來了,我們怎麼分?”
“我們單獨打,單獨分。”
眾人一聽覺得好有道理,群情亢奮,歡呼歡呼。
施令洋深吸一口氣,開始發號施令:
“話不多說。”
“現在開始,各部進入預定防區,準備迎戰。”
“決戰東陵!”
……
兩邊兵力頻繁調動。
清軍大營內,三聲號炮響起。
傳令騎兵高舉小黃旗,沿途高呼:
“盛京將軍有令,全體拔營,即刻進攻東陵,違令者皆斬。”
最精銳的中軍大營率先出動。
望著同樣人影幢幢的東陵城墻,寧遠知州袁常在的內心也咯噔了一下。
嘀咕著:
“不會是反間計吧?”
有那麼一瞬間,他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了后悔,是否過于草率?
……
東陵有城墻,但不高也不厚,象徵意義大于實際軍事意義。
畢竟,
康雍乾三朝打著燈籠也找不到威脅皇陵的敵對勢力存在。
歷史上,
盛京皇陵首次受到威脅是甲午戰爭之后。而如今,吳軍路線大體相似,大差不差。
小半個時辰后,
施令洋透過千里鏡觀察,見清軍分兩路來攻,一路自南向北,攻擊正門。
另一路從東往西,攻擊側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