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軍紀,加強訓練。
雖然說,海軍軍官們極其不屑與這些烏合之眾為伍,但今時今日,只能依靠他們。
胡蘿卜加大棒。
混一天算一天。
還給他們分配了不錯的宅子,安撫軍心。
但是,遼東軍團只予配發冷兵器,就連弓箭都不予配發。
愿意回來的這些烏合之眾,都是能夠放下仇恨的。
放不下仇恨的烏合之眾們壓根就沒回盛京,他們在追殺途中收獲滿滿,有刀槍有金銀有坐騎,干脆就地落草,豈不快活?
回盛京?
圖什么啊?
圖被狗曰的靖海侯當傻子忽悠?
當吳廷發覺遼東地區馬匪猖獗,來去如風,規模不大卻頗有軍隊遺風時,已是次年秋天的事了。
……
殷東耕在第11天才回來了,滿載而歸。
他所駕的馬車上裝了金銀細軟、綢緞寶刀、象牙麻將、還有好幾名被綁的旗人女子。
包衣的覺悟就是不一樣,他能夠想到主子是南方人,待在盛京城這漫漫長冬多枯燥?
幫主子找樂子!
咱包衣不為主子想,誰還能為主子想?
相比而言,那些遼南民夫覺悟就很差,一個大子都舍不得為主子花。
殷東耕一邊趕車,一邊得意的哼著小曲。
自己看似虧了,實則賺了。
主子大悅,一松口:
“小殷啊,你這人不錯、不錯啊。那什么,鐵嶺那地以后就歸你管了。”
……
果然,第二天他就被喊去了。
一名慈眉善目的海軍軍官:
“殷東耕是吧?不錯不錯。今日起遼東軍團分兩部,左營和右營。你,去把左營管起來,四個字,賞罰分明。”
“遵命。”
接下來的日子,云淡風輕。
遼東軍團每日訓練1個時辰隊列,觸犯軍法者依舊會被懲罰。不服者依舊會被當眾槍決,個人財物由本隊瓜分。
但是每隔3日,放一天假。
輪到假期的遼東軍團士卒們可以出城打獵、撈魚、或者搶劫~
廣闊天地,隨便胡來。
消遣之外,也有正事。
吳軍以盛京誒據點頻繁出動仆從軍四處武力征糧,不從之村寨盡數被破,順便補充點干活的奴隸。
遼東軍團基本滿意。
不滿意也不行。咋,讓靖海侯爬出來給自己道歉?
……
接到捷報后,在大遼河入海口駐扎的艦隊指揮官韋子龍如釋重負,當即抽調1艘快船去蘇州報捷,順便將施令洋的尸體送回。
盛京——渤海灣物資補給線,已經打通。這條路線大致是三分之一的陸運路線,三分之二的水運路線。
吳軍在盛京集結了足夠的船只,一次性給下游輸送了大量物資和奴隸。
得到足夠的補給之后艦隊分兵兩處,小部在大遼河入海口駐扎,大部回到旅順。
這個冬天總算能熬過去了。
旅順不缺木材,缺的是食物。
清軍大沽口水師出動了一次,敗的很徹底。
吳軍戰艦裝備的卡隆炮近距離威力恐怖,甚至當場把清軍的主力戰船,300噸鳥船轟的龍骨斷裂。
之后,
吳軍艦隊在渤海灣隨便游弋。
總之,目前吳軍在遼東半島的據點為三處,分別是盛京、旅順、還有大遼河入海口。
……
幾場冬雪后。
關外銀裝素裹,人畜貓冬。
千里之外的京城也在飄雪,積雪給紫禁城平添了一絲陰森恐怖。
久居瀛臺的乾隆裹緊皮襖。
望著漫天飛雪,念叨著: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無數片,飛入海里都不見。”
“紀昀這詩補的真好,朕有點想他了。”
旁邊的小太監冷不丁冒出一句:
“太上皇,紀大人他、他前兒個剛死了,今兒應該還沒出殯。”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