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后發現,
竟然有200多名王公大臣、前清官紳懸梁自盡了。
李郁很憤怒:
“自盡,是在對抗寡人,向寡人示威。”
“全部抄家!統統流放!”
……
流放人員10人一組,流放嶺南~的南邊,蘭芳。
吳廷現在沒有足夠的船,所以流放人員需先走道3000里去廣州,然后才能坐船。
城內,
天天吆喝著:
“旗人偷皇產,罪加3等。”
“旗人偷衙產,罪加2等。”
聽起來頗有一種吳皇為大清國在復仇的味道,讓人聯想到當初南明對清軍入關擊破李自成的反應。
當塵埃落定,燕京人口銳減大半。
一部分早就跑去了盛京。
一部分隨永琰西狩。
還有十萬人被集體流放。
……
“陛下,有個內務府的老旗人手持永琰書信求見。”
“哦?見。”
搜查完畢后,一老旗丁走入養心殿。兩名禁衛軍按著他肩膀,跪著,不許起身。
李郁一目十行看完書信,笑了。
揚起手里紙,問道:
“是永琰的意思?”
“是。”
“退下吧,此事莫要再提及。你和你的一家子可在原先的宅子里繼續生活,可無性命之憂。”
“謝吳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奴才告退。”
老旗丁從頭到尾沒一句廢話。
吳皇不表態,那就成了7成。耐心的等待就是了。
……
書信內容大致分4點:
一,永琰改稱西清大汗,稱臣納貢。
二,乞求竊居伊犁河谷周邊,如若不允,西清將繼續向西,徹底離開帝國的傳統疆域。
三,西清絕不敢東窺,今后將如兒子侍奉老子一般,為吳帝國抵御哈薩克、哥薩克的滋擾。
四,希望結束戰爭狀態,送質子,恢復民間通商。
內容之真誠,態度之卑微。
李郁忍不住笑道:
“永琰,有點意思。是個能屈能伸的。”
不過,他并不看好永琰的前景。
因為羅剎人的勢力已經伸到了中亞,不太會容忍永琰坐大。痛打落水狗的道理,羅剎人很懂。且就軍事技術而言,清軍甚至不如哥薩克。
屋子已朽,伸手可推。
“傳令,第6軍團北上,和海軍一道夾擊山海關。”
“傳令,西路軍破潼關,拿下西安。”
……
北伐至此,基本塵埃落定。
雖然局部還有戰事,但太行山以東至渤海、黃海之間區域皆插上了吳旗。
不過是重復了清軍入關的劇情。
一隊騎兵趕到,城池立馬打開,官紳跪迎入城。恭順、乖巧,毫無怨言。
但是形勢在變,許多事也要跟著變一變。
之前的規矩是:
不抵抗之城池,官紳交納罰銀即可保身家,保性命,保平安。
前例,不具備當下參考意義。
紫禁城都拿下了,你們才投降?這不是投降,是投機。
有必要干掉一部分。
5%。,感覺過于軟弱。
15%,還是有點軟弱。
25%,比較合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