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再次喧囂沸騰。驚喜無處不在,收獲無限滿足。。
……
自從吳軍拿下燕京。
南城百姓最淡定,每天還是得自己出門找飯轍。甭管前門樓子掛啥旗,和咱沒關系,咱就是個窮漢,誰來了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不過,
給吳軍干活,能日結,拿到銅錢。
就沖這點,南城的爺們一心擁護吳皇。
……
而李郁預定滯留燕京的時間一再延長。沒辦法,白花花的銀子不挖干凈怎么舍得走?
介踏馬的不是京城,應該改名叫京礦。
世界上含銀量最高的富礦。
每天,自己都要看《抄家工作每日日報》——每日新增少則三四十萬兩,多則近百萬兩。
這礦,還得深挖吶。
眼見為實,
御駕來到距離紫禁城5里的一處內務府小小筆帖式私宅,目睹了士兵挖掘的全過程。
當士兵們發出集體歡呼聲時,李郁走過去望了一眼那擺列整齊重見天日的金銀錠,長嘆一聲,拂袖而去。
他算是明白了,京爺的底氣來自哪里,老家江南的那點富庶算個p。
唉~
……
李郁終于放棄了底線。
什么文明啊,規則啊,底線啊,確實很重要。但是和挖礦比起來,一文不值。
抄家所得的銀錠連起來能繞江南三圈,寡人的眼睛都紅了,你跟寡人談文明?
如此盛事,豈能袖手旁觀。
于是,
在李郁的指揮下,禁衛軍在紫禁城內開工了。
李郁總覺得每天走過的地方,底下都是銀錠。如果不挖一挖,怕留下遺憾。
……
吳廷吃的腦滿腸肥。
當然,這么說是有失偏頗的。因為吳廷實打實的拿出了很大比例的真金白銀。
有銀子,就能辦事!
辦大事!
關外移民,迎來了爆發式的進展,流民分揀站和施粥點暴增上千處。
在海軍的配合下,第6軍團用重炮和火箭彈拿下了山海關,打通了移民的陸上最后堵點。
之后,
穿著新棉衣的移民沿著規劃的路線越過柳條邊,越過山海關,踏上黑土地。
前面的人已經望見了大凌河,后面的人還在黃河風陵渡。
規模宏大,令人嘆服~
……
南洋各國寧可餓暈自家小民,也要把大米賣到北方。幾倍的差價倒是其次,主要是為了表達藩屬國對宗主國的忠誠。
大米!
山呼海嘯一般流入北方。金錢的魅力。恐怖如斯。
北方,思安。
肉湯泡飯和50畝地深入人心,前者直擊肚子,后者直擊靈魂。
當然了。
那無處不在的吳皇半身戎裝燙金像也很深入人心。
……
南洋各國瘋了,江南更是瘋了。
各家工廠主為了產能而使出渾身解數,建廠區、擴產能、招募工人都是常規操作。
認真的講,
蒸汽工廠對人力依賴還是很大。許多的環節,必須是人力完成。
在這種情況下,浙江的商人率先搞出了一套新玩法。
大工廠把訂單拆分成多塊,分包給各個小工廠。小工廠再將產品拆分成若干塊,分包給附近各村,充分利用零散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