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過后,幸存者擦干傷痛繼續前行。數千年的文化匯聚成2個字,就是——活著。
沿途停靠碼頭,
李郁都會隨機打發2名侍衛登岸,便服去一兩個縣詢問分田情況。
防止,
自己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假的。
……
由于多年的戰爭,大運河缺乏修繕,御舟沿途被迫多處停頓。
等進入江蘇段,更尷尬的事來了。
“陛下,臣等請您登岸。淮安府駐軍快馬來報,連日大雨,洪澤湖高家堰恐有決堤風險。”
農歷五月。
正是雨水豐沛,上游降雨頗多,溝平壑滿,匯入黃河。
如果將黃河比作老年人淤堵的血管,那洪澤湖就是血管上的一個瘤。
這個瘤越來越大。
以至于,年年發作。
高家堰崩,江蘇哀嚎。不崩,安徽哀嚎。
總之,蘇皖總得嚎一個,或者一起嚎。
……
“陛下?”
李郁表情痛苦,揉搓著臉皮。
問道:
“黃文運在哪兒?讓他來見寡人。分田暫緩,轉交給其他人。他這個水利署長去洪澤湖蹲著,撥50萬兩救急經費。汛期,淮安揚州兩府駐軍和百姓,他可自由調動。就一條,他必須保住高家堰,保住洪澤湖,保住黃河。”
“昭告天下,尋治河大才御前陛見。”
“登岸,寡人繞道回蘇州。”
……
這么一繞,就多走了2000里。
好處是,李郁騎馬時親眼看到沿途民生,凋敝,很凋敝。
渡江后,踏上贛北皖南時。
李郁明顯察覺到了一個巨大的變化,漫山遍野的茶樹。
皖南和贛北都在搞“改稻為茶”,他們準備在1年內增加150萬畝茶葉種植面積。
據說,
多山地形的徽州府全境種茶,人人種茶。
……
李郁對此默然~畢竟當初要求擴大茶葉、桑樹種植面積的是自己!
商業部指定的目標是:
2年,出口金額翻一倍,3年,再翻一倍。一定要讓倫敦東區的普通工人也能喝的起東方茶葉~
目標激進了點,可出發點是好的。
一旦成功,帝國的國力將持續暴漲。這樣做的風險也很大,擴大了糧食缺口。
主要是太急。
假如花50年達成這個目標,風險就很低很低。
但李郁不想等,不敢等。
他既不相信后代的智慧,也不相信自己會輸。
……
工業部直屬的馬鞍山重工和大冶重工一年25萬支燧發槍、2500門加農炮的產能,就是自己孤注一擲最大的底氣。
如果兩大重工專注軍工的話,一年,50萬支燧發槍的產量打底。
乾隆搞小規模精銳,是因為他既不敢搞全面動員,也沒那個工業實力搞全面動員。
自己不一樣、
自己既有全面動員的膽量,也有全面動員的工業實力。
目前,陸軍規模不大,一來是沒必要,二來是適度低調。
帝國需要為浴火重生的小農經濟、快速擴張的殖民地、節節攀升的工業革命、還有迅猛擴張的茶絲瓷貿易,夯實基礎,立下規矩。
這四樣,提煉成2個字,就是——國力。
……
如果周邊局勢有變的話,
可以以現有的主力軍團為框架,以三大重工為后盾,以充裕的國庫為支撐,在半年之內拉出50萬陸軍。
坦率的講,
李郁認為除了羅剎,其他無一國能有此陸上威脅。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