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開仗吧!
這種堪稱狂妄的戰略自信,讓阮氏的使者心慌的一匹。
他一路快馬加鞭,翻山越嶺,騰云駕霧,搶時間趕回升龍城,奄奄一息的拿出上國的戰書——諸君,準備死戰吧。
那個揮之不去的噩夢,又來了。
……
吳皇宮,氣氛輕松。
“陛下,黎維祁又賦詩一首。”
“放那吧。”
這已經是第7首頌詩了,字里行間,從各個角度夸贊吳皇。
翻譯成最粗俗的語言就是:
爹,棒。
爹,偉大。
爹,我愛你。
爹,求求你趕緊發兵吧。
安南,是儒家圈的優秀子弟。
黎維祁的儒學素養不錯,賦詩中規中矩,雖無李杜之才,但做個舉人問題不大。
……
海軍部,緊鑼密鼓地籌劃對金蘭灣的行動。
衛戍艦隊將出動5艘主力戰艦,加入南洋艦隊一道參與此行動。
遠征海外,后勤補給很關鍵。
糧食可以在當地籌集,但其余物資皆需依賴國內。
陛下批準,從蘭芳坤甸港、廣州港開設去往金蘭灣的兩條補給航線。
金蘭灣,意義重大。
將是帝國在南海區域的第一大港,由海軍和陸軍共駐,殖民地保護神第4軍團又多一處防區。
一道道命令從蘇州府發出。
分別發往廣州、蘭芳坤甸、大員府城、爪哇巴達維亞,采用通信塔和雙桅快船相結合的送信模式。
……
安南都城,升龍城。
一隊隊身穿藤甲的士兵押送黎朝犯人至此,揮刀砍下。
紅河里飄滿尸體,最終沖入北部灣。
2天前,
使者從蘇州府趕到升龍城,帶回了吳朝要出兵干涉的消息。
西山軍統帥阮文岳一夜輾轉未眠,壓力山大。
所有人如鯁在喉,既恨又怕。
最終,
阮氏三兄弟決定,打!
將西山軍集結到北方,依托天然關隘,抵御吳軍。
同時,阮文惠率一支2000人的偏師在密林中襲擊吳軍糧道。
安南人對于如何抵抗天兵很有經驗,口口相傳。因為除了宋,其余朝代都主動征討過安南。
……
阮氏三兄弟發誓要痛擊吳軍,打疼吳軍。
讓吳朝知道安南個是刺猬,沒什么肉,就是刺多。
之后,
再上表求和,給足吳朝面子。
大家各退一步。
上國封自己為安南國主,年年上供,絕不遺漏。
隨著軍令下達,
源源不斷的西山軍從南方嘉定(胡志明市附近)前線向北方調動,將整個防御重心放在了北方。
當然,
阮氏沒忘了把黎朝的擁護者先狠狠殺一遍,這才有了升龍城外的血流成河、尸體堵塞。
……
第4軍團以大員府城為主基地。
為了適應身份,黃肆進行了內部調整。將炮兵和輜重全部打散和步兵混編。
團一級編制,太大。
打殖民地戰爭并不適合。
殖民地征討,出動營級(500人)和連級(250人)更適合。
此外,
固定駐扎據點以排(50人)為單位。
大員島最北的基隆駐扎了1個營,在中間的彰化駐扎了1個連。
在爪哇島布置了3個步兵營。
在蘭芳布置了2個步兵營(從爪哇調動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