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1年春天。
陸軍大臣林淮生奉旨意,節制第1、3、8軍團大部,輕騎兵軍團,第2派遣軍團,共計38000人,征討西北。
征發夫役10萬人,大牲口6萬頭,大車不計其數。
第1軍團的先鋒隊伍沿著渭河進軍鳳翔府,輕松拿下了渭河之畔的寶雞縣作為后勤樞紐。
……
“林帥請看地圖。”
“西北各省已送來降書的區域,我用紅筆圈出來了。”
地圖上,
陜西中北部、甘肅東北部、以及蒙古草原都在紅圈之內。
參謀繼續講解:
“我們認為,先收伏陜西的投降區域,按照既定規則,安置降兵降官。之后,進攻隴縣。”
林淮生點點頭。
參謀繼續講:
“由于滿蒙之仇已深,阿拉善厄魯特旗、額濟納土爾扈特旗、伊克昭盟皆愿意歸降。只不過,投降條件尚有爭議。”
林淮生終于開口了:
“告訴他們,各部首領自己動身去蘇州府叩見陛下,求額外恩典。我西征軍只管攻城略地,不和任何人討價還價。”
“是。”
……
參謀繼續講解:
“根據斥候偵查,甘肅、青海兩省的抵抗勢力和陜西的頑固勢力合流,修筑堡壘,打造兵器,擺出了頑抗到底的態度。”
“他們的成分復雜,有前清綠營、有地方豪強、有地方宗族。搞了一個什么西涼國,定都蘭州。”
林淮生點點頭:
“也是好事,方便一網打盡!”
“遵命。”
眾軍官齊刷刷起身,領命。
清廷土崩瓦解之后出現的這個“西涼國”,其成員絕對是死硬分子。
不存在勸降,更不存在懷柔。
一次性殺光,省的后患無窮。
所以,
林帥的“也是好事”,確是出自內心。
有理由懷疑,這一年就是陛下故意留出來供叛亂發酵的。膿瘡還是爆發出來比較好。
……
各地的收降消息陸續傳來。
駐扎在太原的第3軍團越過兩省邊境,渡過黃河,大體順利地接收了榆林府、延安府、同州府、綏德州。
從軍事地理的角度來講,山西進攻陜西,難度很大。
不論是戰國時期的趙對秦,還是20世紀的日軍進攻陜北,都鎩羽而歸。
黃河是倆省界河,且邊境關隘道路稀少,地形險峻,補給難于登天。
山西之軍至少要強過陜西之軍5倍,才能打鄰居的注意。
如今,陜西各府順從且乖巧是有原因的。
吳軍控制了西安府,形成夾擊的因素至多占3成。大清亡了的因素也就占2成。
其余5成因素是恐懼。
……
林淮生攻陷西安之后,化身殺神。
既報公仇,也報私仇。
公仇是,西安捕殺情報署細作,揚言堅決抵抗吳軍,且有為永琰西狩物資中轉之罪。
私仇是,林淮生在投奔李郁之前曾在黃河上游跑過數年的馬幫,恩怨不少。
一朝大權在握,及時報仇。
八旗兵丁、綠營兵丁、上城之壯丁、官紳,就連書吏、游手、獄卒都沒放過,全部驅趕至渭河之畔。
……
處決行動前后持續了4天。
俘虜們在槍口下挖坑,搬運同伴尸體,掩埋。
然后自己被驅趕上刑場,再被后一批人掩埋。
渭河之畔,槍聲不絕。
渭河之畔,河灘猩紅。
新兵負責打靶,降兵負責砍頭。
殺戮之酷烈,令人不寒而栗。
西安全城死寂,百姓出門走路都溜墻根。林淮生之大名能止小兒啼哭。
……
余威之下,死硬分子紛紛西遁投奔西涼國。
陜西各地開門投降。
否則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