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整個西域的礦產都很豐富。
先上馬煤鐵工業。
官窯一套,民窯一套。
鐵制品平時供應大西北,戰時供軍隊。將來,還要供應鐵路。
……
農林水產部的人來了。
選擇合適區域,成立屯墾農場,招募移民當工人,就地種棉花。
沒有比西域更適合種棉花的區域了。
李郁思慮深遠,
在西域大規模種植棉花一方面可以減輕軍隊西征的后勤壓力,另一方面也是防備撒克遜東印度公司。
如今,
帝國的棉紡行業對原棉的需求逐月攀升。
帝國的軍隊在南洋高歌猛進。
東棍和西棍即將在阿瓦城勝利會師。
……
西棍已經驚詫~
西棍早晚會出手拿捏東棍。當然,東棍也會默默砸一下西棍。
小規模摩擦幾乎是必然的。
所以,
經營西域這一步棋就很關鍵,棉花種的好,關鍵時刻可以一棍子砸塌全球的種植園,讓無數人破產。
想想都刺激。
……
數月之前,在一次帝國高層的閉門會議中。
陛下是這樣講的:
“~爭取在3年之內,以伊犁河谷為中心建設起完備的農業、牧業、棉紡業、冶鐵業。未來帝國用兵中亞,就近解決后勤。”
重臣們深以為然。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單程5000里乃至8000里的后勤補給,太踏馬噩夢了。
但是,
如果真的將伊犁周邊打造成農、牧、礦、工齊全的新江南,那就啥也不怕了。
放手打。
打上他三年五載,打的圣彼得堡的貴族集體出門唱花鼓。
……
為了盡快達到這一目的,
吳廷宣布:
“5年之內,所有在西域開廠的商人,無需交納一分稅銀。”
“5年之內,所有在西域挖礦的商人只需交納2成稅銀。之后每1年增加1成稅銀,直到足額征收。”
商人們基本不會到這么遠的地方開廠,市場有限。
但對開礦有興趣。
采礦業和其他行業不一樣,只要取得了開采資質,想虧本都難。
尤其是金屬礦,利潤空間大。
煤礦的利潤,相對低一些。
小規模開挖,保證周邊工廠和生活燃料需求即可。
……
吳廷承諾的減免稅銀,實際上是幫助商人們對沖掉運輸成本和不可預料的風險。
商人們肯定會抓緊這段時間拼命挖礦。
產量多多益善。
客官上促進了西域的繁榮。
在金錢這根指揮棒下,人的潛力很巨大。
……
吳廷這架機器冰冷而高效。
1781年的這個秋季,經河西走廊向西遷徙的移民隊伍絡繹不絕。
在冬季來臨之前,100多萬人過了阿拉山口。
他們將沿著兩條河流進行屯墾。
一條是伊犁河,最終匯入巴爾喀什湖。
另一條是額爾齊斯河。
西北移民民風彪悍。
李小五將戰場遺落的那些冷兵器分發給額爾齊斯河流域的移民,讓他們一手拿刀槍一手拿鋤頭。
缺什么,自己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