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先生雖然年邁,但思維清晰。他指出,過去的大清朝長期處在靜止狀態,發展基本停滯。但吳國迅速打破了這種靜止狀態。”
“他對吳國的發展用了8個字形容:小跑起步,快馬加鞭。”
“先生認為,以清國的土壤、氣候和位置,發展的上限原本很高。只不過韃靼人皇帝刻意打斷了發展進程,破壞了帝國制度的進程。”
……
諾斯勛爵捏著玉球。
問道:
“上限有多高?”
“歐洲所有王國迭加起來,那么高。”
嘩~
上議院再次嘩然。
那可是國寶亞當斯密的預言。
諾斯首相毫不客氣:
“斯當東子爵,你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是你和你的使團打開了吳國大門。如今,你又站在這里提醒大家警惕吳國。”
“是的。我想,這是上帝也想不到的結局。”
見斯當東態度不卑不亢~
諾斯心里頗為反感。他只想上承下達,平平安安的在首相位置退下。
心里咒罵道:
“無恥之徒。”
……
“子爵,亞當.斯密先生有什么建議嗎?”
“有!”斯當東高聲道,“他建議和吳國和平相處。”
諾斯首相微微頷首。
他也認為當下不應當和吳國翻臉。那樣只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導致吳國和王國的敵國結盟,從而更快地介入歐洲事務。
假如房間里有一頭大象。
最好的辦法是假裝看不到,照常生活,把大象留給下一任首相。
王國為何要去惹惱這樣的龐然大物?英鎊流失并不是最可怕的結果,最可怕的結果是被吳國糾集全世界圍毆。
北美戰爭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嗎?
全歐洲都看不慣王國。
……
上議院的這場討論驚動了無數人。
喬治三世對此沉默不語,沒有公開表態。
輝格黨對吳國普遍不滿,托利黨態度曖昧。
資本家為主的輝格黨已經感受到了吳國商品對本土乃至殖民地的沖擊,從一開始的親吳變成了反吳。
托利黨代表大貴族,能從貿易中分一杯羹。除此之外,他們需要弄清國王的態度。
民間褒貶不一。
一部分人瘋狂抨擊唐寧街不作為,一部分人堅持維護“自由貿易、對吳友好”。
報紙上吵的不可開交。
吳國形象儼然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
其余各國也沒好到哪兒去,“貿易逆差”已經成為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但三大條約是自愿簽署的。
雖然說單方面單獨撕毀條約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樣的話,吳國肯定會報復,鄰國也未必站在自己這邊。
最好是歐洲所有王國聯手撕毀條約,那樣就有底氣了。
在這場貿易風波中受影響最小的反而是普魯士。
普魯士的中堅力量容克貴族們意志堅定,捏緊錢袋子,除了劣質茶葉,他們什么都不買。
消費主義?
不存在的。
容克貴族平日里喝點私釀酒、玩玩自家莊園的農婦就知足了。
當中亞戰爭的觀察員回國后,全體容克貴族對吳軍的戰術和武器產生了濃厚興趣。
他們反復琢磨,反復演練。
只為了在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中不落后,跟上“蒸汽船、火箭彈、后膛槍”的新戰爭時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