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承諾減稅。
王室默許人員成本控制。
王室給予發明家更高的獎勵。
王室頒布更多的自由法令,尤其是從殖民地掠奪廉價資源供給本國工廠。
……
從南亞次大陸到西印度群島,從加勒比到北美,殖民者空前貪婪,皮毛、香料、黃金、銅料、木材、奴隸,他們什么都要。
殖民者和土著之間的戰爭越發激烈。
死于火槍的人不計其數。
吳國軍火商和只認金子的歐洲商船聯手,把那款廉價的火槍賣到了全世界。
自由牌火槍。
一款連續射擊6次,炸膛概率超過9成9的垃圾火槍。
那又怎么樣?
炸膛死掉也是一種幸福。
總比被人割了頭皮死掉要好吧?
對此極為憤怒的撒克遜海軍在印度洋攔截過一次吳國軍火商船,很快,他們的商船在南海就遭遇了同等報復。
最終,
倫敦決定,除非全面開戰,否則不要正面對抗。
……
世界主要強國不約而同地干同一件事:備戰!備戰!備戰!
擴軍。
造艦。
升級戰術。
研制新式武器。
在全球殖民地修筑更多更堅固的棱堡。
這些是物理層面的,非物理層面的則是外交。
撒克遜外交使者頻繁出入各國宮廷游說,試圖建議一個松散的軍事聯盟共同對抗吳國。
歐洲沒有出過秦始皇。
在這種時候就很頭疼,無法捏成一個整體。
各國分歧不斷,矛盾太深。
……
撒克遜人的設想:
“歐洲各國共同宣布抵制吳國商品,然后聯合起來和吳國全球開戰,奪取吳國的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把戰艦開進吳國的后花園。然后,雙方達成城下之盟,為了世界和平大家各退一步,吳國向全世界分享茶葉種植技術。”
撒克遜人從來沒想過武力進攻吳國本土,他們所能想到的最佳結局也不過是從吳國手里多掙點銀子。
從這一點來看。
當下的吳國和撒克遜王國頗有相似之處,都是公司帝國。
……
克里米亞半島。
戰爭已經持續了4年,雙方打的筋疲力盡。
部分裝備歐械的羅剎人損失了45萬軍隊,其中大部分是征召來的農奴。
全面裝備吳械的奧斯曼人損失了78萬軍隊,其中大部分是阿伯伯人和波斯人。
打不動了。
中間出現了20里的停火地帶。
吳國的七大重工集團賺爽了,西歐的軍火商同樣賺爽了。
在坐視奧斯曼——羅剎廝殺這件事情上,雙方是有高度默契的。
正因為有這種默契,兩邊才能如此克制。
最好笑的是,羅剎和吳國的邊境貿易額逐年攀升。
讓全世界看到了,什么叫踏馬的自由貿易。
……
松江府。
原住民顧阿四依依不舍的告別了自己的老屋。他是最后一家搬離此處的,街坊四鄰早就走了。
沒辦法。
住不下去啊。
松江府物價逐年抬升,鋪子里鮮肉小籠包1兩一屜,儂吃的起伐?
鬧市區新開的鋪子,一概是土匪改行。
黑!
但是,只要把自家的房子賣了,然后去嘉興、去湖州、哪怕去杭州城都能換一套更好更大的住宅,手頭還剩不少盈余。
……
“爹,那是什么地方?”
顧阿四抬頭瞅了一眼。
河對岸有一大片建筑,四方圍墻內佇立著多座嶄新的樓房,外墻下還有幾個穿黑白條紋上衣的人在釣魚。
他脫口而出:
“這么好的地段蓋這么大的園子,房主可真有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