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下的法語很地道。”
羅剎使節老臉一紅,不為所動。
我們羅剎貴人哪怕是在圣彼得堡也是說法語丶吃法餐的。
巴黎流行什麼,圣彼得堡就流行什麼。如果不是巴黎人瘋狂追捧吳國商品,我們也不會跟進~
……
羅剎使節站起身,指著地圖:
“先生們,從軍事的角度,吳國已經對我們構成了巨大威脅。”
法蘭克使節譏笑:
“糾正一下,是對你們羅剎構成了巨大威脅。”
“唇亡齒寒!吳軍已經控制了秋明丶新西伯利亞,他們的手已經伸到烏拉爾山以西,他們還把大批武器售賣到了奧斯曼。若是我軍戰敗了,你們拿什麼保證吳國不會繼續西進?你們拿什麼保證吳國不會把武器賣到你們的殖民地?”
眾人沉悶。
屋內煙霧繚繞。
……
斯當東子爵抓住時機,再次點明重點:
“好了,諸位。讓我們想想如何用合法合理的手段狙擊他們的茶葉吧?我們會損失一部分關稅,但想來是可以接受的。”
“閣下的意思是,盡量在框架范圍內博弈?”
“目前是的。三大條約目前還有維護的意義,我們不希望南洋殖民地遭到吳國進攻。”
眾人瞬間心拔涼。
南洋遠離本土,駐軍稀少。
再牛嗶的人也不認為一旦和吳軍開戰會有什麼勝算。
吳國是傳統陸權強國,且有一只存在海軍,他們隨時可以出動數十萬的陸軍進駐南洋。
……
眾人一時間搖頭丶嘆氣。
斯當東總結了一下:
“對吳國的商業博弈,我們應盡量置于框架之內。”
“對奧斯曼,無需客氣,武力滅之,分其領土。”
斯當東起身,抓起一支紅色鉛筆開始地圖作業。
“諸位請看~”
“鄙國對奧斯曼領土瓜分安排如下,克里米亞半島歸圣彼得堡,黑海以東區域歸柏林,黑海以西馬其頓地區歸維也納,小亞細亞地區歸倫敦,地中海以南區域歸馬德里,巴爾干地區歸巴黎。我們6國從戰利品中各拿出等同于50萬英鎊的財物,補償給阿姆斯特丹。”
法蘭克使節指著地圖中間的空白位置:
“君士坦丁堡那一塊呢?”
“留給蘇丹,圈地自萌。先生們,我們應當做個文明人,不要趕盡殺絕。”
哈哈哈哈~
屋內第一次響起敞亮的大笑。
……
斯當東放下鉛筆,手按桌子,微笑著問道:
“好了,諸位先生,誰贊同誰反對?”
遲疑片刻后,屋里舉起6只手。
斯當東率先鼓掌,啪丶啪,眾人跟上鼓掌,為合作鼓掌。
半個時辰后,《阿姆斯特丹條約》誕生了。
眾人鄭重地在上面簽字。
這份條約可以簡單詮釋為戰爭與和平,對奧斯曼發動戰爭攻勢,對吳國發起和平攻勢。
斯當東如釋重負,計劃醞釀了一年,今日終于成功了。
憑藉這份功勞,將來他有望組閣躋身頂級貴族。
……
之所以一改以往的策略,對奧斯曼下如此狠手,是基于2點。
一,原先羅剎擴張迅猛,需要扶持奧斯曼牽制羅剎。現在羅剎被吳軍攔著腰眼打斷,失去了西伯利亞的控制權,就連烏拉爾山以西區域的秩序也受到了挑戰。
二,奧斯曼和吳國走的太近。吳皇有通過奧斯曼作跳板介入歐洲事務的可能,威脅極大。
三,各國因狙擊吳國茶葉造成的經濟損失,需要彌補。瓜分奧斯曼,獲得其財富,可以支持對吳的長期策略。
四,倫敦判斷,長久來看和吳國的戰爭無可避免。盡量多拉盟友,多拉墊背。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