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聽得懂漢語號令開始。
……
進入軍營的第一步,所有人剃光頭丶沐浴/換裝。
捧著屬于自己的嶄新軍服,棉棉襪,軍靴,新兵們激動壞了。
第1天,是漢語課程。
例如“前進,射擊,裝填,上刺刀,立定,向左轉,向右轉,沖鋒~”等幾十個軍中常用漢語詞組,必須牢牢記住。
翻譯仔細講解了軍營規矩。
“軍令如山,平時違令挨打,戰時直接槍斃。”
到了飯堂。
翻譯又繼續講解:
“一天三頓,頓頓管飽。”
“在開飯之前,所有人跟著我對上皇畫像,高呼三聲,板載!”
“預備,起。”
吼聲震的木桶里的油湯一圈圈蕩漾。
板載之后,是自由進食。
新兵們吃的頭也不抬,這是他們第一次敞開肚子吃白米飯。
……
次日,訓練正式開始,
教官天天考核漢語口令。
記不住就要挨打,每天都挨打,被人高馬大的教官踢的滿地打滾。
隊列訓練,稍有不慎就會出錯。
也是挨打!
教官吼的驚天動地,翻譯一樣聲嘶力竭。
訓練是痛苦的,吃飯是幸福的。
每天在痛苦和幸福之間輪回,在地獄和人間輾轉。
松尾太郎望著桌上腳盆里那堆的高高的菜肉饅頭,腦袋里就不由得想起母親臨別時想塞給自己的那2個小的可憐的飯團。
……
訓練之際,
他忍不住用刺刀在地面寫下:
美食や
銃から弾丸を発射して
上皇の愛。
吳軍陸軍部的一名訓練軍官看見,找來了翻譯。
“這是什麼?”
“俳句~”
“是反詩嗎?”
“不是不是,表達的是對上皇的忠誠愛戴。”翻譯嚇了一跳,連忙否認。
教官又扭頭詢問松尾太郎:
“什麼出身?”
“小人出身于武家。”
“好,從今天起,你擔任鹿兒島步兵營的文書。多學點漢語,以后沒你的壞。”
成為了文書,月銀也漲到了3塊銀元。
松尾太郎拿到第一個月的餉銀后就托人送回老家,每日潛心訓練不做他想。
……
過了2個月,松尾次郎也來了。
雖然年齡和個子不太達標,但在哥哥的人情下也成功進入了軍營,成為了第二批新兵。
家里的經濟情況很不好。
父親病重,母親摔倒。
弟妹嗷嗷待哺。
欠下的債務利滾利,光靠太郎每月3塊銀元是不夠的。
所以,
次郎也自愿加入仆從軍,為家庭減少一張嘴,為家庭增加2塊銀元的收入。
為期3個月的新兵訓練是枯燥的。
一切按照《步兵操典》,流水線作業,淘汰掉部分殘次品,留下基本合格品。
中途~
島津藩主來過2次,現場激勵士兵們“要勇敢的為吳皇陛下戰死,彰顯薩摩武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