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分散在南洋各地的第4軍團駐軍紛紛打報告,向朝廷索要最新款后膛火炮,言辭懇切,一日三請。
一邊求援,一面自救。
挖壕溝埋竹簽,自費向南洋集團購買手槍。
雖然4軍團很久不打大仗了,但多一桿槍就多一絲安全的理念仍然沒忘。
軍團士兵平均軍齡超過10年,這幫人把當兵做成了終身制職業,舍不得離開。
一人海外,全家發財。
一人扛槍,全家幸福。
根據有心人私下估算,第4軍團的士兵雖然不太打仗,但人均年度入賬超過300兩,斂財有方。
……
于此同時,第7軍團再次開出國境,于曼德勒區域駐扎。
南洋第一軍港——金蘭灣周邊5里被化為禁區,拉起了密密麻麻的鐵絲網。
港內戰艦云集。
嚇的黎維祁趕緊派人表忠心:“安南絕無二心,安南永遠是上國的忠誠附庸。”
情報署也像獵犬一般豎起了耳朵。
于各國發展更多的坐探。
吳皇臨時授命:
因形勢有變,中南半島各國情報站長可臨時指揮不超過300人的武裝仆從軍剿殺一切異己分子。
……
歐亞戰爭陰云密布。
年輕的旗國樂壞了,夾縫里頭好生存啊,我們旗人肯定要和吳國人做生意的。
開國元勛暨著名科學家、華盛頓的左膀右臂,富蘭克林乘坐東方皇后號武裝商船親自蒞臨黃浦江。
當初,他游說巴黎結盟。
如今,又來游說吳國。
老邁的富蘭克林,先參觀了松江府的幾座大型工廠和松江新城。
他當場盛贊:
“相比歐洲,江南的文明至少領先了100年。”
不出意外,1年后這句話才在歐洲見報了,惹得巴黎人酸溜溜,集體咒罵這個無恥的老家伙。
……
李郁原本準備在廬山接見這個老家伙。
結果,噩耗傳來。
富蘭克林因病死在了蘇州府
比歷史上原本的死亡時間多撐了1年,大約是堅強的意志支撐著他,為了開拓吳國市場,死也要死在吳國。
于是,
吳國為其舉行了一次規模稍次于伏爾泰的葬禮,把富圣在了伏圣的隔壁。
旗國的副使杰斐遜,登上廬山,以很謙卑的態度簽訂了《廬山條約》,也被稱為《門戶開放條約》,作為之前《華盛頓條約》的正式版。
根據條約:
旗國對吳國全面開放,在關稅、移民等領域給與最優待遇。
……
東方皇后號離開松江時滿載茶葉,與其同行的還有5艘吳國武裝商船,2艘風帆護衛艦。
簽約時,
李郁向杰斐遜提出:
“我們應當共同開發夏威夷群島,作為跨越太平洋的兩國貿易貿易中轉、為商船提供補給。”
杰斐遜表示贊同。
三個月后,全副武裝的吳國水手登陸了瓦胡島,和當地土著爆發沖突。
水手們有備而來,裝備精良,以雷霆之勢把島上換了人種。
半個月后,其余5艘武裝商船和東方皇后號離開瓦胡島繼續前往波士頓。
……
望著逐漸消失在視野當中的瓦胡島。
東方皇后號的一名船員,忍不住詢問杰斐遜:
“先生,我們為什么要門戶開放”
“因為我們需要外國的資源。”杰斐遜眼神平靜,“沒有外來人口和外來資源注入,旗無法發展。”
“可是,吸納那么多的移民,旗還會是曾經的曾經的旗嗎”
“我堅信,兼容并蓄、自由開放的理念可以融合一切移民,無論他是漢人、撒克遜人、日耳曼人、凱爾特人,一切的人。”
船員揶揄:
“先生,黑奴呢”
杰斐遜深吸一口氣,指著甲板:
“去,認真清洗一遍,否則取消你今天的朗姆酒配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