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敢觸犯關中律法的人,都會被官方懲罰。
他淡淡說完這些,便讓這些人起身。
江湖中人本來都沒有怎么跪拜,基本上也都是跪拜師傅長輩之類。
到了這王朝中,反而要如此
許志清不慣著。
他這邊從根基上就和南宋和蒙古兩方不一樣。
在關中這邊站久了,將來去南宋、蒙古還會習慣低頭跪下
他把挑選立下王朝名號的日子交給了耶律楚材之后,也就不再多管這些,而是繼續議論接下來的關中發展。
國號的事情,許志清并沒有等太久太久。
很快就確定了日期,年后,二月初二。
也就是南宋李宗皇帝寶佑三年,二月初二。
耶律楚材名人寫書函,發往南宋,蒙古。
想讓他們一同慶祝,關中立國。
另外耶律楚材還在想國號的時候,許志清直接定下了武。
以后為武國。
天下各方勢力,很快都收到了全真派要立下武國的消息。
全真派上下弟子,同樣是無比的歡慶。
他們可是知道,武國的皇帝是他們的首席師兄。
南宋朝廷,他們在收到武國立國的時間后,便派人送上禮物慶祝。
按照他們的想法,有著這個所謂的武國頂在前面,那蒙古國就不會分出精力打他們。
因而他們很愿意支持武國立國。
還有另外的一點,那就是南宋對武國的制度很是嗤之以鼻。
把打來的土地分給那些什么都不懂的百姓
那些百姓能干什么
哪里比得上世家
在南宋當官,身后多多少少都有著自己的勢力。
反而是一些清官良將,他們得知武國的政策之后,反而沉默了。
南宋朝廷要是敢學習武國,恐怕南宋皇帝第一個不答應。
還有權相等人,他們以及他們的親戚,侵占了多少的良田土地。
那政策,簡直就是要他們的名。
武國的政策在南宋并不怎么出門。
那是因為南宋對武國的限制。
在南宋腹地那些百姓的心中,根本就沒有武國的概念。
反而是兩國接觸的地方,多多少少有著這種概念。
比如漢中、比如四川等等。
這些地方的百姓,他們聽說過武國的一些政策,心中對武國的百姓特別的羨慕。
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土地。
武國對外除了分配土地之外,還會相應的開荒。
所有能開荒出來的土地,都歸百姓自個耕種。
另外就是關中對百姓沒有太多的稅收,反而是大力扶持。
準確的說,武國的對民耕種的文件中,有著明確規定。
前面幾年稅收會稍微重一些,后面則是想對的薄弱一些。
另外就是武國中所有大的行業,都在武國自個把持著。
許志清對一個國家的運轉,更多的是依賴著專業的人才。
比如武國的貨幣,許志清知道貨幣的體系重要性,因而就讓耶律楚材還有一些人找鑄造貨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