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沒有計劃地倉促進行非亂成一鍋粥不可。
楚皇立刻召見宰相王羨和六部尚書,把目前情況簡短說明,之后說出遷都計劃。
這些大臣都是候在寒山殿偏殿的,乍聽要遷都無不色變。可是眾人見楚皇和老王爺等人早就心意已決,知道此事不可更改了,也只能忍痛執行。
這幾人中,屬宰相王羨最有錢,家大業大,位列世家之首,眾人本以為他會百般阻撓,可哪知他連個奔兒都沒打就同意了。
兵部尚書李道通很是奇怪,疑惑地問道:“相爺,您為什么不反對?”
王羨嘆了一口氣道:“陛下連寒山城都舍得,我又有什么舍不得的?有陛下在,有南楚在,我才是相爺,否則我就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小老兒而已!本相唯陛下馬首是瞻,陛下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區區萬貫家財而已,沒了就沒了,大不了從頭再來!”
宰相王羨這一帶頭,其他尚書哪里還敢多言?再說了,他們加在一起都沒王羨有錢,哪里還有資格報怨?
這些人統一了意見,后面的事就好辦多了。消息層層下發,有條不紊,忙中不亂,算是平穩過渡。
蕭飛逸早就盤算過這事,給了很多中肯的建議,楚皇讓大家按部就班照做即可。
蕭飛逸可不是代俎越庖,而是留給他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遷都不能演變成潰逃,更不能被追殺,否則后果不敢想象。
所以他要楚皇最先做的事就是下圣旨給京城外的關隘,必須死守,不能讓敵國大軍輕易越過。
這些圣旨雖然會對守軍造成重大傷害,但是現在已經到了丟車保帥的時候了,顧不了那么多了。
之后蕭飛逸以三軍統帥的身份集合寒山城所有兵馬開始部署,由薛神衣作主將,讓王寶來當開路先鋒,先行接管千秋小鎮,在谷頂設伏,保障后續戰略執行。
薛神衣早就解甲歸田了,此次遷都又被請出。
薛神衣雖然年齡大了,腰也不直,眼也不亮,可是他的威望太高了,甫一出現,就引起轟動。
薛神衣雖然不理朝政,但是他手眼通天,對寒山城最近發生的事了如指掌,所以特別欽佩蕭飛逸這些后生晚輩,覺得南楚后繼有人了。
眾人見面,難免一番寒暄客套,但是考慮時間緊迫,薛神衣走馬上任,再次披掛出征。
王寶來帶著黑騎軍隨薛神衣打前鋒,非但沒有亡命天涯的感覺,反而洋洋自得,覺得自己現在是野雞飛上枝頭變鳳凰了,要不然蕭飛逸不能把這樣的重任交給他。
如果放在以前,這個家伙早就跳腳大鬧了,可葫蘆谷一戰,他是真服了,覺得蕭飛逸這些人哪個都不能惹,否則準沒好果子吃。
至于王家產業,這個沒心沒肺的家伙一點都沒心疼,因為平時錢也到不了他手,有這些產業和沒這些產業對他來說都一樣。
先鋒軍走后,蕭飛逸讓廉崗、楊逍、范遙、郁大海、林中堂、秦時月等人各帶兩千人馬組織城內人員撤退。
太后沒有想象中難勸,更沒有因為丟了寒山城而耿耿于懷,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將七彩玉石像帶走,其他物件全看楚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