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宗正在看書,看到趙與芮進來叩拜,不由哈哈一笑“與芮不必拘謹,我還是喜歡聽你上次叫的。”
“那與芮祝伯父仙福永享,壽與天齊,事事如意。”
“哈哈哈,起來,坐。”宋寧宗高興道。
趙與芮這時發現,他身后還是站著那個慕容英。
都都知慕容英是宮中第一大宦官,此時面無表情的靜靜看著趙與芮,不知為什么,總給趙與芮一種陰森森的感覺,腦子里老想著他是大內第一高手,葵花寶典在手。
寧宗關心的問他住的習慣不,有什么需求不,伯侄倆稍微聊了幾句,就開始問他學業。
趙與芮立刻道,鄭清之和李宗勉在教自己論語。
皇帝則一愣,只學論語
趙與芮知道鄭清之還沒和皇帝說這件事。
當下他又把太宗和趙普事的說了一遍,又道,與芮自覺不是太聰明,當按步就班,先學到論語,再學其他。
皇帝當然也不是這么好糊弄,應該也知道趙與芮有點偷懶。
不過他也沒說什么,苦笑道“與芮能這么想就好了。”
趙與芮不是太子人選,皇帝也不想太過強求。
趙與芮膽子比趙竑大,敢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談,而且態度放松,這是宋寧宗很喜歡的一點。
所以趙與芮的缺點,自然的被他忽略。
相反趙竑因為小心翼翼等著皇位,在皇帝面前非常拘謹,如覆薄冰,反而讓寧宗感覺到疏遠。
皇帝也需要親情。
寧宗對堂弟極好,現在堂弟有趙與芮這個繼承人,讓他非常寬心,更感覺到了絲絲親情。
兩人和上次一樣,一談就沒的停,說了很多話。
但一刻鐘左右,皇帝身后有個聲音響起來“陛下,到用膳了,可別餓著吶。”
皇帝下朝后到現在還沒吃飯。
“拷”趙與芮心中不爽的用余光看了下慕容英。
“與芮吃過沒”皇帝問。
“還沒有。”趙與芮果斷道,他明明吃過了,還是說沒有。
“走,陪朕一起。”
慕容英臉色微變。
歷史上對宋寧宗的評價是昏庸無能,沒有主見,任由權臣擺布。
這個評價肯定沒錯,但還有一個評價是這么說的“無聲色之奉,無游畋之娛,無耽樂飲酒之過,不事奢靡,不殖貨利,不行暴虐,凡前代帝王失德之事,陛下皆無之。”
所以很多人只看到他昏庸無能,任權臣擺布,慶元黨禁和開禧北伐兩次事,更是被載入史冊,成為笑柄。
其實宋寧宗優點還是不少,只能說他生不蓬時,又沒把事情干好。
按說慶元黨禁和北伐兩件事,實際上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前者他干的太早,不符合當時的環境和背景,后者只是沒干好,打輸了,成為笑柄。
如果他成功了,這兩件事干好了,估計就成了一代明君。
趙與芮對宋寧宗的歷史完全不清楚,但才和宋寧宗接觸了兩次,就知道寧宗至少是個仁厚的長輩。
無論他做皇帝是有多昏庸,在和趙與芮一起的時候,他肯定是個仁厚的長輩。
寧宗非常節儉,午飯就兩個菜一小葷一個素,還是今天趙與芮愿意陪他吃飯,這才又讓加了一個雞肉和一個湯。
吃飯時,趙與芮發現器具全是以錫代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