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南宋這會出去玩也是有講究的,特別像現在大熱天的,一般白天很少有人出去玩,很多姑娘還有午睡的習慣。
袁密海與趙與芮約了時間,晚飯時一起去觀文院,各自從自己府上出行,在觀文院集合,約了酉時一刻。
袁密海前腳離開王府,牛寶從外面回來,陪同他一起的還有魏了翁,兩人牽了六匹馬,回到王府。
之前趙與芮一直說要買馬,還專門咨詢了莫澤,身為宗室,又住在京師,買幾匹馬是允許的。
魏了翁經歷豐富,剛登第后,被授劍南西川節度今成都,接著又做過國子正,然后武學博士,之后又做過潼川知府、潼川路提點刑獄公事,然后又做瀘州知府。
可以說魏了翁在京師和地方兩邊移來移去,官職沒移多高,干過的事不少。
這會他才四十出頭,兩鬢已經有很多白發,一看就是操勞出來的。
看到趙與芮后,魏了翁立刻道“幸不辱命,下官為沂王選了六匹良馬,用錢五百二十八貫。”
“這么貴。”趙與芮乍舌。
“不貴不貴,這是目前我朝能買到最好的戰馬。”魏了翁道“西馬。”
南宋缺馬,更缺戰馬。
南宋其實繼承了北宋的馬政,還傳承了北宋的養馬技術,因此早期南宋也準備自己養馬。
但再好的政策還得看執行的如何,以南宋當時的各種官場弊端,馬政之事自然弄的一塌糊涂,勉強養出來的一些馬更是遠遠達不到戰馬標準,據說上了戰場之后,聽到北方馬的嘶鳴聲都會害怕。
既然自己養不好好馬,南宋只能通知茶馬互市來進購戰馬,以當時的條件來看,只有西北方向可以購馬。
史記凡戰馬,悉仰秦、川、廣三邊焉,又云秦、川買馬額歲萬一千九百有奇。
也就是南宋這會每年在西北方向,買馬一萬多匹,但其中真正能成為戰馬的,也只占到三四成。
但南宋西北方向先后在遼、金和西夏、金、蒙的控制下,所以買馬管控極嚴,好在為了賺錢總有人想辦法,最后有人找到江西蜀口這個地方。
在當時,西夏、金和蒙對這里控制力較弱,很多商販把馬運到這里來販賣,這些馬身材高大,耐力出眾,南宋稱之為西馬。
魏了翁帶周來他們在京師轉了幾天,正好遇到一批剛剛從江西運過來的西馬,對方開價一百貫一匹,相當之貴。
魏了翁咬咬牙,還了點價,以五百多貫買了六匹。
此時牛寶貼上來小聲道“朝廷有官員在江西蜀口負責交易戰馬,對方要價一百貫一匹優良戰馬,朝廷有官員只愿買大量普通質量的,最后那商人余下五十多匹沒賣掉,一路從江西賣到京師,還余下十幾匹。”
魏了翁更是臉色通紅,怒道“貪官當道,圖耗國銀。”
不用他們解釋,趙與芮就能聽懂。
后世這種事他是見識多了。
假設朝廷給了一萬貫讓官員買五百匹馬,官員肯定先買夠便宜的,若是這錢用不完,就歸官員本人了。
底下的官員個個如此,南宋這軍隊能有戰斗力才怪。
更關鍵的是,當時南宋的戰馬,優先供應京師諸軍,而駐守邊關的邊軍,卻排在后面。
這些弊端趙與芮當然知道,可現在他完全沒有能力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