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彌遠看人還是比較準的,之前他專門招陳韡進京,給了十條政務讓陳韡處治,對陳韡能力相當滿意,但山東那邊情況特殊,原歷史賈涉死后,陳韡繼任,果然不能服眾,無法立足,最后黯然回京。
其實陳韡挺適合做文官,不適合做軍政主官,簡單來說不夠狠,不夠陰,在山東當時這種百戰之地,該狠一定要狠,該陰一定要陰,他的能力,在和平時期主政一方綽綽有余,此時金蒙宋三國勢力交織,明顯就不夠用。
寧宗聽后,便按史彌遠所說,準備回復賈涉,明年再說,讓賈涉再干一段時間。
接著又有人奏京東安撫使兼總管張林欲降蒙古,李全攻敗張林,占據青州。
寧宗又問史彌遠,當如何處置。
史彌遠說,可令李全為保寧軍節度使、京東路鎮撫副使,暫撫其心。
李全和張林都是當地軍頭,紅襖軍出身,前期都是為了抗金,后期一生在金國、大宋和蒙古之間搖擺不停。
于是寧宗又說,按丞相所言處置。
趙與芮聽了會后就發現,寧宗非常依賴史彌遠,大小事情對史彌遠言聽計從,朝中其他人更是幾乎不敢說話。
史彌遠是大權臣沒錯,但真的能干事,除了對付政敵外,他處理政務相當清晰明了,在重要的州府,盡量選用有能之人,很多人不是他心腹,也會得到他的重用。
像他在位期間,如趙方趙葵父子、賈涉、孟宗政孟珙父子等,都被他妥善安排,各司其職,維持著此時南宋朝的穩定運轉。
趙葵更是舉薦了后面的呂文德、余玠兩位重要將領,俱在史彌遠這邊得到認可,為將來南宋續命了數十年。
當天上午議事還比較多,主要都是史彌遠一個人在處理,偶爾會有其他官員參與,但大伙大抵都是迎著史彌遠。
趙與芮忍不住在邊上偷偷打量各人表情,那些在史彌遠說話時,一臉嫌棄和不爽的,肯定是趙竑的人,要是一臉諂媚和討好應和的,肯定是史彌遠的人。
粗看了會,感覺整個殿上,八成都是史彌遠的人。
但這并不重,這些人都有另外各自派系,原歷史宋理宗等史彌遠一死,就著手奪權,史彌遠的人四散分開,根本不經打。
所以說,別看滿朝都是史彌遠的人,只要板倒史彌遠,其他人就不足為懼。
趙竑肯定也是這么想的一旦他登基,估計第一個就要拿史彌遠開刀。
“宣旨”就在趙與芮若有所思時,殿堂上皇帝寧宗突然要宣旨。
趙與芮回過神,這才知道自己剛剛想心事出神,沒聽到前面說什么,四周紛紛下跪,他也趕緊跪下,然后發現很多人在悄悄看自己。
果然,這是外判趙與芮的圣旨。
圣旨中加封趙與芮為雄武、威武軍節度使,進封魏王,兼判慶元府,設長史莫澤,兼領王府記室參軍,設司馬程珌,但時間定在過完年,明年一月離京。
張華讀到一半,群臣嘩然。
沂王是魏王后裔,是嗣王,魏王是親王。
這和當年趙愷差不多了,當年趙愷先為慶王,后為雄武、保寧軍節度使,進封魏王,兼判明州也是慶元府。
按宋制,趙與芮的嗣王于今年剛封,最少也得等一兩年后,才能進封親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