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府六縣,史彌遠這次直接換了三個縣令,并由心腹聶子述為通判,其他人,俱是他的黨羽,但以前俱是沂王身邊官員,所以非常合理。
而且親王府長史和司馬最重要的兩個官員,也全是史彌遠的人。
說話時,他一直盯著趙與芮,卻見趙與芮沒什么不高興的,反而連連點頭“好好好,都聽丞相安排。”
“老臣聽說你在陛下面前,也求了些官。”
趙與芮瞪著他,表情有點害怕。
“魏王的事,老臣肯定是支持的。”史彌遠不動聲色道“老臣會盡快安排。”
言外之意,你要升的這些人,還得看我史彌遠同不同意。
“多謝丞相,多謝丞相。”趙與芮喜出望外。
他趕緊趁熱打鐵,又道“丞相,與芮還想請丞相幫最后個大忙。”
“魏王請說。”史彌遠微笑道。
“與芮想請丞相,重置兩浙市舶司,和浙西沿海制置司。”
“嘶”史彌遠臉色微變,倒吸了口氣。
北宋時,朝廷設了三個市舶司,廣州、泉州和明州慶元府,后來又陸續添加刪減,還在杭州設了市舶司,然后這個市舶司在杭州明州之間遷來遷去,遷了好幾次。
總體來說,廣南東路市舶司比較穩定,兩浙路市舶司經常變化,到干道二年1166,南宋罷兩浙路提舉市舶司,只在臨安設了個市舶司衙門,其實已經放棄兩浙海關稅收,只管臨安。
而沿海制置司也是多次變化,沿海制置司負責當地官方造船場,水軍建設和管理。
建炎年間,南宋在長江口的江陰、許浦、福山等處設立了水軍,起初軍隊駐扎并不固定,而江陰官兵人船分屯在明州定海縣即現在的慶元府。
建炎三年1129,兩浙路分為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紹興二年,受命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的呂頤浩認為,敵船從海道過來,北岸可以到達浙江定海,南岸可以直達浙江海鹽,一旦有警情,路途太遠,相互之間無法支援,因此希望宋高宗明確,由仇悆等管轄兩浙西路,另外派人負責兩浙東路。
為防御金人從海上偷襲,又設立了沿海制置司。沿海制置司最初只有一個官署,其后分為浙西沿海制置司和浙東沿海制置司,分別駐在平江府許浦鎮蘇州附近和明州定海縣,兩司廢置不常,最后只有浙東沿海制置司保留了下來,并遷到許浦,沿海制置使例由所在地主官兼,日常工作由副使負責,通常為水軍武職擔任。
紹興十一年1141,南宋與金簽訂和議,南宋朝廷開始了著重建立水軍的宏大計劃,并把定海縣的水軍移駐到許浦,先劃歸殿前司,后又改為御前水軍,成為南宋規模最大的一支水軍,當時總兵力約一萬四千人。
所以此時慶元府定海縣是沒有水軍的,也沒有沿海制置司,原歷史要到理宗趙與莒時期,才有人提議,重新在定海縣設水軍,約有數千人。
聽到趙與芮要重設市舶司和沿海制置司,史彌遠愣了好一會。
魏王想干嘛
市舶司是關系到海關收入,史彌遠可以認為魏王想撈一筆。
但是沿海制置司負責造船和水軍,魏王你想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