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與芮現場對三位步兵大將愛理不理的,只簡單說了幾句話就沒算,莫澤等人看在眼里,感覺魏王心思,真的只在水軍和做生意上。
魏王可不是嘴上說說,他召集官員說了這番話后,第二天就離開慶元府,直接又跑回定海縣。
慶元府有通判,還有長史和司馬,府內大小事宜,軍政民事,他們三人共議,魏王坐享其成,皆大歡喜。
趙與芮才沒功夫和這些人爭權奪利,他們想要地方治理權力,趙與芮就給他們。
慶元府主官都是史彌遠的人,趙與芮當然遠離。
離開了京師后,他似龍入大海,自由自在,很多想法念頭都要逐步實施,哪有功夫管理一府之地。
賺錢,練兵,造火器,造船,各種念頭在他腦海里整天盤旋,他都不知道先干什么好。
定海縣這會還算有點小錢,得益于當地的商業發達,加上鹽糖茶課,還有造船業等,都在南宋各縣中排在前列,加上人口眾多,非常適合用來當創業基地。
趙與芮回到定海縣的第一步就是準備換人,即把整個縣里各衙門全部換上自己人。
兩宋縣一級的主要的官員除了知縣,還有主簿、縣尉,曾經兩萬戶以上設縣丞,后到南宋就取消了。
另外又根據人口數,會有增減。
不滿一千戶的縣,縣令會兼主簿或縣尉,有的小縣甚至只有一個縣令,沒有縣尉和主簿,人口較多的,縣尉會設兩個。
這幾個官員,在南宋又叫親民官。
而趙與芮的表弟全勇,現在叫監當官,通常按宋制監當官當滿兩輪三年一輪,如果表現出色當然有關系的話,可能一輪都不要可以晉升為親民官,通判當兩輪,也能升知府。
但趙與芮給全勇弄了武官的品階,明顯以后想讓他往軍隊方面走。
定海縣人口較多,所以有一個主簿,兩個縣尉,全縣就四個親民官,然后又按縣人口,從一萬戶到一千戶,分設曹司1030人、手力3070人、弓手1050人。
一萬戶以上的大縣,最多可以設吏人150人,后來隨著兩萬戶的縣越來越多,吏人編制也越來越多,到現在為止,兩萬戶以上的縣,吏人大概為兩百多,即便是京師的縣,也沒有超過三百人的。
定海縣的吏人總數則為兩百二十二人。
這不說比后世了,就是比起明朝來,南宋一個縣吃公飯的人還是相當少。
其中曹司就是指押錄典史、手分、貼司,可以理解為各縣的局長和公務員們,主要干的輕松的腦力活,文書之類,南宋時又添加了刑案推吏,專門辦案。
手力包括解子與腳力負責將州府文書公移傳達于縣的役,腳力、解子等還承擔抬轎、巡更等役使、斗子、庫子掏子、秤子等這幾個役人以掌管度量衡、官庫錢物的質量檢查、保管出納及出入籍帳、醫人、雜職、攔頭攔路收稅、所由相當于捕快,另有追催拖欠租稅、為縣官“供身驅使“,迎送搬運等各種差使,專副,指在酒務、官庫、驛館等處設置的以征收專賣收入為主要職責的公人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