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聽起來就不講理,外商到大宋后,大宋認為珍貴的東西,都由大宋官方強行買下。
雖然說大宋出價也不低,前面說過的蒲亞里,象牙兩百九十根,犀牛角三十五根,一船貨都不到,大宋官方出價五萬貫,這價格比后世還貴。
但這些貨到了宋朝后,由宋朝商人賣出來則更貴。
特別是香料,這會在南宋更是天價。
南宋時的香料分四個等級,第一種是比較常見的基礎香料后世我們說調料如胡椒、生姜、蔗糖等,有的南宋自己也生產,比如糖,生姜,但因為產量比較低,所以也算奢侈品,普通百姓并不能天天消費。糖就不說,南宋時的生姜也不是各地都有,福州為產姜重地,每年負責向朝廷進貢十萬斤,臨安還有專門的姜行,只賣生姜,可見這會生姜和奢侈品一樣,普通百姓不是能天天吃的起的。
第二種是肉桂、白胡椒、長胡椒、良姜,這些主要靠進口,價格更貴,更不是普通人能消費的。
第三種是來自更遠的海外,主要是摩鹿加群島的丁香、肉豆蔻,第四種是最貴的龍涎香、樟腦、番紅花等。
特別是后兩種,基本到了南宋就是被官方強行收購,然后官方再賣給商人,官方先賺一筆。
商人們拿到手后,再加價賣到市場上,所以最后的價格是非常驚人的。
比如北宋時的白篤耨產于真臘,史記:“白篤耨每兩值錢二十萬,蔡京以盒盛二三兩許,令取焚之”。
據說白篤耨這種香剛賣到開封的時候,每兩賣20萬錢,按當時800文一貫算,約250貫,一斤十六兩,就是4000貫,簡直是天價。
蔡京請宰相吃飯,一次燒了二三兩,還特地讓侍女奉著坐在宰相身邊,已經算是大手筆。
所以說,市舶司這博買的權利,可以強行收購外商珍貴商品,轉手就能大賺,不但能賺錢,還能造成更大的腐敗。
趙與芮想到去年廣州、泉州兩個市舶司收入上交朝廷就達兩百萬貫,本身的收入恐怕更加驚人。
定海這市舶司,其實位置也不差,距離高麗和日本最近,只要經營起來,收入肯定也是驚人,如果能把廣州和泉州的商船再吸引過來一部份,那超過泉廣也是指日可待。
以前定海可以說沒多大優勢能吸引泉廣等地,但只要能出來白糖,加上江南的絲、瓷、茶,那吸引力絕對成倍的上升。
像明末時,大員就因為盛產白糖成為當時極為重要的港口。
趙與芮這時道“我們市舶司,現在一年大概要多少開支”
說完他扭頭看看魏了翁和胡琦等人。
有人面面相覷,畢竟南宋從來沒有像后世一樣,有統籌開支,提前預算的傳統。
但趙與芮早就和魏了翁說過,到任之后,就要提前預算。
魏了翁立刻道“回魏王,下官已經和余干辦,鐘手分做過了預算。”
市舶司上下六十人左右,全年各種福利俸祿約六千貫,公務開支約兩千貫,緝私等開支預留三千貫,其他開支約兩千貫,全年預算一萬三千貫。
“這么多”趙與芮聞言愣了下。
魏了翁馬上道“回魏王,咱們是根據泉州港來的。”
“泉州市舶司兩百多人,年預算十五萬貫。”
慶元府這市舶司名字其實叫兩浙市舶司,官吏數約是泉州四分之一,年預算才十分之一不到,已經算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