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趙與芮剛到定海做事,讓大伙自動報名,阮聰似乎不想搭理,陳東反應積極。
事后,營指揮陳東,直接升副統領,一下子反超了阮聰。
據說阮聰郁悶了好多天,還專門找馮德山述苦,結果馮德山勸了勸他,你想得到魏王重用,得好好表現。
不是還有副統領員額空缺嗎
于是這段時間,阮聰相當賣力,馮德山不在時,就在大力訓練江東寨水軍,三天兩天到海上去。
當晚吃飯,一桌上還有李平豹、牛寶。
另一個比較正直的李平夏不在,正在后院訓練侍衛。
陳東和袁高現在都算投靠了魏王,但值不值得重用和信任,還得看以后表現。
席間趙與芮沒準備酒,只吃家常菜,吃著吃著,趙與芮道“本王準備往泉州跑商。”
“組織一支水軍船支和海船一起的商隊,大概五六艘船,主跑泉州廣州。”
“你兩輪流,每人跑一趟。”
最后這句話,趙與芮是對陳東和袁高說的。
兩人幾乎沒有猶豫,也不管合不合規,立刻點頭“但憑大王吩咐。”
趙與芮滿意的點了點頭,轉身馮德山“依馮統領看,來回跑一趟要多久一年可跑幾次”
馮德山說,這個要看季風和用什么船。
平均來說,按大宋此時商戰船,如果只在海上減少靠岸,平均日速可達八十里一百里,時速算到三四里,相當之慢。
但這是滿載和空載,順風逆風相加的平均數。
而且是在近海的速度。
馮德山說,當年趙良嗣在宣和元年三月二十六日從登州上船,到蘇州,全程十九天。
全程約一千九百里,折每天一百里,時速四里。
趙與芮聽完,怎么感覺比明朝的船要慢很多
趙良嗣是單程,再看高宗當年從明州逃到溫州,又從溫州回明州,都是走了十四天。
這段路程約八百里,折每天才六十里不到。
但高宗運氣不好,往返兩趟中間都遇到阻風、擱淺、大霧等諸多原因耽誤了行程,所以大概的時間,也在八十到一百里間。
馮德山說的平均日速八十里還是比較靠譜。
宋朝的船比明朝大,但船速不如明朝,沉船也比較多。
宋朝商貿比較發達,大量船只往南洋甚至大食等地去,經常在海上沉沒。
反而鄭和下西洋,幾乎沒有沉船的事,但宋朝沉船的主要原因,不是船不行,是他們沒有準備充分,很多人聽說能賺錢,就匆匆準出海,并且只沿著古代海上絲路走,期間要穿過無數海峽,改變緯度方向,所受到的極端天氣會更多。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