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甘蔗品種沒有后面豐富,產量基本在三千到四千斤左右。
甘蔗出汁率又根據品種不同來看,宋時大概在百分之十到十三之間。
咱們折個中,算百分之十二,以畝三千五百斤為例,畝產糖汁四百二十斤,受限于這個時代的技術條件和方式,約兩斤糖汁出一斤糖,畝產為兩百斤糖。
大概175斤甘蔗出一斤糖。而后世,大概七八斤甘蔗出一斤糖,約等于宋朝一倍。
去年金塘島自產各種糖共六十萬斤。
其中雪糖為三十五萬斤,白糖為五萬斤,冰糖為十萬斤,紅糖為十萬斤,他現的在糖剛剛上市不到一年,主要還是靠些自己出去賣,按他賣價一貫,五百文,八百文,三百文算,約賣了四十萬貫,平均每畝甘蔗田,賺了六十六貫。
另在外收的糖汁,每百斤為兩貫。即以一畝八貫多,花了十六萬貫,約收了兩萬畝的糖汁,幾乎把兩浙距離定海縣兩百里的糖汁收完了。
這些糖汁全部煉成糖的話,能創收一百三十二萬貫,扣掉進價成本,還能賺一百十幾萬貫。
但他現在出現幾個問題。
第一他抬高了糖汁的收購價,原本市面上,每百斤糖汁才一貫,趙與芮抬高一倍價收,這使的兩浙附近大量的糖汁賣到他這里,造成市面上以前的普通老百姓們用的粘稠狀液態沙糖產量大減。
普通糖戶賣糖汁比做沙糖賺錢啊,所以直接把糖汁賣給趙與芮。
市面上低價糖幾乎瞬間消失不見,普通老百姓又消費不起趙與芮的紅沙糖,老百姓們只能使用麥芽糖。
但麥芽糖產量也不高,這使得大量的老百姓用不起糖。
當然,即便到明朝,白糖也不是普通百姓消費的起的,明朝賣給英國的糖是1000擔154000市斤28000八單位里亞爾17612兩,合計為011兩斤,相當于現在一百多文一斤,國內稍微便宜一些。
明朝普通人年收入大概在10兩,一斤白糖的價格大概是明朝人收入的百分之一。所以明朝人吃糖大概就和現在人吃中高檔的茶葉差不多,也不是天天能吃的。
趙與芮高價收糖汁的行為,造成現在兩宋兩浙路,已經有糖荒出現,老百姓吃不起糖。
第二個問題是,趙與芮收購了太多的糖汁,原本是想鼓勵大伙都種甘蔗,然后以后再降價,打擊下其他制糖戶。
不料這么多糖汁收購后,他沒有這么多人手和地方來制糖。
去年他一共制糖一百多萬斤,除了上貢和日本高麗,還有各軍頭等交易用了些,賣到錢的約六十五萬貫。
基本和他支出持平,略有贏余。
趙與芮一一與金塘島上的人見過面,問過話后,又逐步召見濟州島各部負責人。
濟州島那邊,現在負責管理的人有陳小刀,石狗兒、秦越,劉新、嚴英、李平夏,李平豹、李平山、錢斌、陳濤等。
嚴英先說了下今年人員的整體情況,濟州島正式的移民,從七月份才算開始,第一批從福建回來的工匠等去了濟州島,八月后,李全他們才有移民過來,九月份,兩浙當地也有百姓自發前往。
“到本月為止,李全等移民共一萬四千戶,三萬六千四百三十六人,四海貿易秦家九艘船在南宋九路各地收集工匠醫生等移民一千六百三十二戶,共五千兩百十八人,各地自發前來兩百多戶,九百余人。”
從七月到十二月,五個多月時間,濟州島已經多了四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