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完顏守緒老想著恢復大金國,多次派兵出去和蒙古野戰,也收復過一些城池,但在來往的爭斗中,軍隊主力受創,大量百姓遭災,生產力也受到破壞,毫無作用。
很多城池被蒙古打下后,當地百姓就變成了蒙古人的民夫,用來攻金國的城池。
與其如此,不如直接把當地百姓全部遷移,留給蒙古一座座空城
趙與芮居然成功忽悠到了完顏守緒,同意了以人口換資源的方略。
但雙方還有重要的分歧,移剌蒲阿不同意分割鳳翔給宋廷。
鳳翔是金國在陜西的重要屏障,金國在鳳翔有兩萬駐軍,與潼關遙相互應。
鳳翔一失,敵軍可以直逼潼關。
潼關以西大邊土地基本等于沒用了。
齊英苦口婆心勸道,鳳翔距離你們潼關也不算近,有六七百里,蒙軍要是來了,你們救還是不救但是鳳翔離我們近啊,我們可以救啊。時宋廷據守大散關,距離鳳翔較近
這話是說到點子上了。
歷史上蒙古人強攻鳳翔,完顏守緒急令潼關兵馬去救,但移剌蒲阿當時就駐守潼關,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因為潼關是險關,他認為只要守好潼關就行,萬一半路被蒙古打個突襲,連潼關都要丟。
齊英又道,我們要和西夏做生意,必須要借道,你鳳翔不給我們,臨兆路以西不給我們,我們怎么和西夏交易
金國皇帝如果還在意幾城幾地的眼前利益,等蒙古大軍過來,損失只會更大。
齊英的意思,鳳翔及臨兆路以西皆讓給宋廷,金國同時把潼關以西,大部份人口都往潼關以東遷移,這樣能造成近數百里的無人區。
宋國只堅守鳳翔和大散關,其他臨兆路以西的人口也全部遷到四川及大散關以南。
這樣雙方在陜西和河南之間,形成一片方圓巨大的無人區,蒙古再想從這邊進攻,補給和民夫就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你鳳翔守不住,潼關以西再多的土地和人口,都是等于白送給蒙古。”
“你要救鳳翔,必然盡起大軍與蒙古野外決戰,皇帝陛下有信心嗎”
齊英基本把蒙古打陜西的套路說的清清楚楚。
蒙古人肯定先來打鳳翔,到時你潼關的兵馬去不去救
你去救,可能半路被圍點打援,全軍覆沒,連潼關也丟。
你不救,到時潼關以西全部要丟,你的人口和資源全部變成蒙古的,到時候蒙古人驅使你們的百姓背土填溝來攻打潼關。
那你為何不現在和我們宋朝做個交易,賣個好價錢
歷史上移剌蒲阿就沒去救。
他顯然能明白救不救的后果和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