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趙與芮來到南宋,決定好好經營大員,他不是為了自己的退路,而是為了糧食和賺錢。
皇帝今天主要的議題是賺錢,沒想到第一件事就是花錢,未來五年,最少要花三千萬貫在大員上面。
成立大員路,設大員制置使,設大員都司。
大員制置使為嚴英,大員都司都指揮使為原定海水軍大將阮聰,副都指揮使為魏王府出身的季虎兒。
由福建路和廣東路負責遷民之事,每年最少要往大員遷民五萬戶,五年要移民二十五萬戶。
兩廣和福建、兩浙船只,可雇傭民間船只。
兩廣和福建三路準備耕牛,耕具,種子和初期的糧食。
買耕牛和耕具的錢,由朝廷出。
方式采用軍屯式,即駐軍主要從這二十五萬戶里挑選青壯,每十戶選一個,共要有駐兩萬五千,另朝廷派六千水軍,湊成三萬駐軍。
即大員采用軍事管理模式,二十五萬戶移民過去后,每十戶抽一軍,其余的負責屯田和種甘蔗,軍事化管理,十戶設一隊,一百戶設一小堡,五百戶設一大堡。
五萬戶設一縣,大員先設五個縣。
趙與芮為了效率,先期以軍事管理模式,主要是便于管理移民,等幾年后人口增長,可以慢慢放松管理,轉為和地方一樣。
趙與芮以兵變上位,應該算是兩宋比較強勢的皇帝,今天第一件大事,也沒什么人反對,因為錢都是朝廷出。
而朝廷沒有錢,就是皇帝自己出,大伙都心知肚明。
皇帝自己出錢辦這事,大伙能有什么意見。
大伙只是有一個疑問,皇帝的錢,什么時候用的完為啥有這么多錢
趙與芮經營球牌室,經營白糖大伙是知道,只是沒想到皇帝的錢好像花不完似的,比大宋朝廷還有錢。
“下面朕來說說如何壓縮開支。”皇帝說完大員的事,語氣一轉“鄧尚書,我大宋現在官吏多少以前有多少,現在有多少”
鄧若水立刻起身,也拿出一張紙來,向眾人解說。
太祖立國之初,大宋官員為五千多人,到宋真宗時增加到9000多人,到宋仁宗時有17000多人,到宋徽宗時,高達48000多人。
官員人數大幅度增加,意味著科舉大擴招。
唐朝時每年大約錄取進士30多人,明朝約100人年,清朝還不到100人年。
宋朝是多少呢兩宋319年,合計錄取進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
有的皇帝把錄取標準放得更寬,如宋太宗,在位21年共錄進士約1萬人,平均每年約500人。
也就是說在唐朝,想考中進士當官,必須考進全國前30名;生活在宋太宗時期,只要考進前500名就行。
不僅如此,兩宋還其他各種當官的途徑,前面說過的皇帝可以特奏,即隨便封官,京師官員可以舉薦、蔭補門蔭等,到中后期甚至還能直接買官。
所以到現在寶慶元年,吏部在十二月份按皇帝要求清點全國官員,有差遣在干事的,約三萬四千八百人,沒有差遣但有散官階的,約七千兩百多人,還有奉祠的官員三千多。
加起來一共四萬多。
其中后面兩種都是拿著錢不用干錢的,就占了三分之一。
這還只是官員,吏役更是無法計算,趙與芮登基之后,三月份就讓吏部統計,到現在還沒統計完,因為這是地方編制,每個月都在變化,初步估計可能有五六十萬還多。
兩宋時,只有在宋真宗年代,大規模裁減了一次吏役,當時一共裁減了十九萬。
“奉祠的官員,基本是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員。”皇帝趙與芮這時沉聲道“這些人品階高,不干事,月錢又高,還有各種福利絲絹棉什么,甚至還有住房醫療保障每年要花去朝廷五六百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