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突然要求兩百萬貫,這對他壓力極大。
但馮通說,陛下在饒州有改制即趙與芮自己的鑄錢地方,已并到饒州永平監,用好官員,加上監督得力,收回銅礦為國有,重新雇傭礦工,賞罰制度分明,可以有效增產,去年饒州永平監,年鑄銅錢近兩百萬貫。實際超四百萬貫,有兩百萬被趙與芮當私房錢了,畢竟都是他以前的產業。
你要是覺得難辦,可以請教全都指揮使全勇,他在信州時就是幫皇帝鑄銅錢的。
話說到這份上,錢宏祖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當場表態,要請教全勇。
再說到糧食和征兵。
這兩樣主要看人口和糧田。
福建是個多山多民族的聚居地,魏晉以前,福建經濟落后,也沒有得到充分開發,人口稀少,到唐宋時代,由于戰亂的原因,從其他地方遷進來的人越來越多,人口開始上升,史載北宋初期為46萬戶,元豐三年增至九十萬,到北宋滅亡金兵南下,好多中原人舉族南遷,到兩年前,即嘉定十六年1223年統計時,戶數已達160萬戶,約八百萬人,當時的人口已經超過了清朝乾隆初期的人口數。
但因為當地山區面積占據70以上,人口又多了,于是耕地面積顯的有些不足,從北宋中后期開始,就出現米谷供求不穩定的局面。
宋廷把福建分成上四州和下四州,上四州代表內陸,下四州代表沿海,下四州人口較多,壓力較大,但商業經濟發達,富人官勛基本聚集在下四州。
上四州比較窮,但有習俗強悍,盜賊屢作的說法,按朝廷布置,福建當地征兵,都是先往上四州去。
上四州即建、劍、汀、邵,當地經濟情況差了點,民風強悍,錢宏祖現在就是主要在上四州征兵。
全勇過來整頓福建兵馬,成立九軍時,已經招募和淘汰了一批,當時用了大半年才完成,相當不容易。
朝廷又給他一萬新兵名額,錢宏祖準備在上四州準備招募八千,下四州招募兩千。
因為朝廷包吃包住,還有月錢,并保證不拖欠,所以在上四州效果不錯,能征到人,但下四州反而比較難。
這幾個沿海州府,經濟發達,家中有糧有錢,沒有糧田的,也有鹽田,沒有鹽田的,也可以海中捕勞,那看的上一個月一貫兩貫的月錢。
所以錢宏祖現在頭痛,這一萬兵怎么招滿,如果強征的話也可以,因為南宋經常強征,就是容易引民忿,和逼百姓跑路。
要知道上四州人口少,征招八千已經不容易,下四州人口多,卻連兩千都難。
但相比征兵,更讓錢宏祖頭痛的是夏秋糧稅兩百萬石。
時南宋福建總體糧食情況是這樣的。
如果沒有天災,基本自給自足,少量能上繳朝廷,因為當地糧食面積少,但產量比較高,和兩浙一樣,畝產達三石以上。
一旦有天災,立刻要兩廣接濟。
南宋廣南兩路基本是廣東,從占城等地有糧食進來經常接濟福建,沒辦法,天災是少不了的。
所以在錢宏祖上任之前,福建每年糧稅繳的很少,不到五十萬石,有時還要朝廷從兩廣接濟。
錢宏祖想到這里,直接和馮通訴苦。
福建糧田有限,都是山區,前年遇大水,都是從兩廣接濟,根本沒有余糧,能不能向陛下啟奏,寬限些數字,先降到五十萬再說
更何況,咱們還要配合全勇移民大員呢
皇帝在福建要移民三萬戶,還好這事不要他來干,由都司全勇負責,他們只要配合幫忙買些牛、農具等事,不然制置使干這么多事,他能焦頭爛額。
馮通似乎知道錢宏祖會這么說,便笑道“錢制府知道高宗末年章德文的事否”
錢宏祖先愣了下,然后搖搖頭,確實不記得。
高宗時期,畢竟離現在很遠,他腦子又不是電腦。
馮通道,高宗末年,章德文到建州任知州,當時因為建州民風兇悍,朝廷為了牽制和鎮壓各種叛亂勢力,在建州駐扎了許多軍隊。
可駐扎了軍隊,又長期不上糧食,于是很快軍情洶洶,士兵們不干了,看到要起兵亂,章德文趕緊和士兵們談判,得到一個月的緩沖時間。
接著章德文向當地地主征收米谷來充當軍糧,不但及時支付,還得到了余糧近十萬石。
章德文通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解決了長時期欠發的許多軍隊的軍糧。
由此可見當時建州一帶的地主們,有相當規模的糧食蓄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