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會不會亡,他當然不知道,但這次蒙古大軍盡出,且是從西遼方向進來,全是本部精銳,仆從軍比較少,明顯是奔著滅國去的,看西夏現在這樣子,都肯定抵擋不住。
西夏最大的問題是,嘉峪關后沒有險關,到處一馬平川,不是草原就是沙漠,蒙軍騎兵來去自如。
而且現在西夏內外交困,軍心士氣比較差,又恐懼蒙古,戰斗力也遠遠不如巔峰。
怕是要亡國了,孟璋心中也是長嘆,等走出大殿后,隨侍從到夏德殿侯著。
李德旺正在招心腹大臣們議事。
有侄子南平王李睍,老將嵬名令公,右丞相高良惠,吏部尚書李仲諤、南院宣徽使羅世昌、尚書省左司郎中李紹膺、御史中丞張公甫等。
大殿里一片寂涼,所有人的臉色都很難看。
李德旺看著滿殿文武,心中更沉重了。
他仔細想了想,終于開口“舉國入川,可不可行”
“陛下不可。”右丞相高良惠立刻反對。
不但是高良惠,殿下諸臣基本個個都反對。
西夏立國近兩百年,老祖宗們浴血奮戰,以三百萬不到的人口,從近億人口的大宋朝中搏出一條立國之路,豈能不戰而逃,避往他國
南平王李睍更道,寧可戰死,決不投降和遷移。
殿中上下無人愿意入川,李德旺沒辦法,又問,可否遷皇子入川
堂下皆沉默。
很顯然,西夏這會文武大臣們雖然愿意和南宋結盟,但心里還是看不起南宋的。
他們邊陲一小國,人口不過三百萬,和上億人口的兩宋糾纏一百多年還略占上風,西夏人心里看不起南宋是不加掩飾的,要不是快被蒙古打的亡國,哪愿意和宋結盟。
把自己的皇子送到他們眼中的弱宋手上,他們肯定不愿意。
李德旺見諸人都不表態,心中更加的絕望,他又不能厚著臉皮要送兒子去宋避難。
于是他最后又問“宋使要預購明年戰馬,諸卿認為可行否”
說是預購,其實大殿所有人都知道,就是怕他們滅國,戰馬被蒙古人奪了,不如先送給宋人。
老將嵬名令公臉色頓時漲的通紅,大聲道“預購可以,當支付錢帛,宋人現在是想趁火打劫嗎”
吏部尚書李仲諤則道“蒙軍可能久攻不下,還會退兵。”
蒙古進攻西夏五六次了,以前經常打一半退兵,最兇的一次圍住中興府,還是退兵了,吏部尚書李仲諤顯然認為,還不會亡國,蒙古會退兵。
這條提議又有爭議,大臣們大都不同意。
只有南平王李睍想了想,緩緩道“當做兩手打算,西涼府怕是守不住,與其資敵與蒙,不如賣與宋人。”他有句話沒說出來,還可以留條后路。
說罷,抬頭看了眼高良惠。
高良惠兒子就在西涼負責馬政,宋人交易都是與高良惠的兒子,李睍的意思很明顯,可以為你兒子留條后路。
高良惠是西夏賢臣,根本不顧自己的身死,也沒在意兒子的去向。
他更在意的自己的名節和西夏的國勢。
“可預支部份戰馬,另讓西涼,將戰馬往中興府轉移。”高良惠道“實在不行,寧可就地殺了,也不能給蒙古。”
歷史上西夏被蒙古狂攻,根本管不到戰馬的事。
現在宋人夾在其中,不時提醒他們,你們那么多戰馬,要么給點我們,要么全殺了,可別留給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