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戰斗力在崔與之任上還是有的,自崔與之離開后,后面的制置使不行,兵備也越來越差。
到趙與芮登基前,川軍還在用這套陣法,但是因為兵備不力,長槍兵不能頂,弓手越來越弱,這套戰術其實已經沒什么用。
趙與芮登基后,看到吳璘的戰術比較認同,和孟珙商量了下,又改良了,正常情況下,后面還有一層炮兵,但現在炮兵來不及,還在幾十里外,只能全靠步騎。
趙與芮一個改良是,前排長槍兵加了盾牌。
吳璘時的宋軍,前排沒有盾牌,全靠長槍,硬抗騎兵,關鍵還要求蹲著不動,有點發傻。
這打打現在的金人和西夏可以,遇到暴風驟雨的蒙軍騎射,就是送人頭。
而且這種打法對長槍兵的素質和紀律,要求極大,甚至要不怕死的人頂在前面。
吳璘為什么要用主陣次陣兩個陣,因為主陣老被打破。
前面長槍兵一崩,后面騎兵沖進來,弓弩手就是送人頭,所以遇到蒙軍這種很容易被打崩。
趙與芮的隊列訓練當然是紀律嚴明,不過他還是人性化的加了盾牌,并且不用宋人的圓形盾,而是用了歐洲人的長方形大盾。
所以此時,高智耀看到宋軍后也是一愣一愣的。
只見宋軍步兵紛紛下馬,很多人馬的一側掛著長長的盾牌。
這盾牌比他們見過的都大,而且是少見的長方形。畢竟現在世界各國主流還是小圓盾
更讓高智耀震驚的是宋軍紀律。
這些宋軍到了之后隨著命令飛快下臺,列隊,整個過程除了軍官的命令外,幾乎沒人說話,而且動作快速到位。
還有他們的精神和士氣,更是高智耀難得一見。
他自己的西夏兵,看到蒙軍大股主力來后,都是垂頭喪氣,很多人臉上還有害怕慫縮的表情,根本沒什么斗志了。
而宋軍們的表情沒啥變化,眼神都比較銳利,有的人還挺興奮,當然,也肯定有害怕的人。
但整體氣勢和士氣比西夏兵強太多。
因為隊列訓練最大的用處就是提振士氣。
看過閱兵式的都知道,那種整齊劃一和紀律嚴明,能給人帶來極大的視覺沖擊。
這些宋兵跟著趙與芮的人經過一年多的隊列訓練,加上伙食到位,不拖欠軍餉,又經常看自己人的隊列示范,大伙都知道自己的隊形很壯觀,很震撼,不容易被打破,這樣大伙就有士氣。
再加上這邊的川軍也好,忠義軍,忠順軍也好,在趙與芮登基的前兩年都是一直在打仗的,所以現在看起來相當精銳。
就在宋軍下馬背靠著葫蘆河結陣的同時,拖雷也在布置進攻。
拖雷在蒙古史上,被稱之為最強的統帥,蒙古第一名將,很多史學家認為,成吉思汗座下的“四駿”、“四獒,八大猛將都不如他,尤其他的戰略眼光更是獨樹一幟,是相當厲害的。
要不是他死的太早,估計南宋也早就亡了。
此次是他第一次和宋軍交戰,他相當重視,也十分小心。
拖雷可沒想到會在這里遇到大股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