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數據和明朝時相差不多,和宋初九百多萬比,多出兩百多萬。
福建的田來去不大,因為山多,福建可耕地不多,所以不會像當初北方五路一樣,會差距上億畝,翻了一倍還多。
福建上四州沒啥田,糧田基本集中在下四州,特別是福州附近。
福州是掩瞞田地最多的州府。
這會福建上四州產量低,田也少,下四州產量高,田也多。
平均畝產量在18石左右,低于兩浙和江南。
按正常產量評估,年產糧石兩千一百六十萬石。
南宋原來的兩稅為夏稅為秋稅,前面說過,夏稅可以是錢,絹,綢等,秋稅是糧。
之前江南包括兩浙等地是畝三斗左右。
江南等地產量高,平均三石產量,畝稅也就是一成。
除了江南,其他地方是七升到一斗。
這個稅還是比較低的,所以像福建這種都征不到多少稅。
你就算畝一斗來計,整個福建以現在一千兩萬畝田來征稅,秋稅有一百二十萬石。
趙與芮登基前,福建全省糧稅才五十萬石,還經常拖欠。
現在這么一弄,秋稅已經翻了一倍多,對朝廷意義重大,對地方衙門也是好事。
有人倒霉就會有人得意。
趙與芮拼命打擊壓迫地主和官吏,肯定要有人支持他才行。
而此次朝廷在福建沒收查抄了大量所謂的無主田,正好分賜給福建都司武官的在職田,分完之后還有多余成為官田,可給民間無田百姓租種。
同時為了進一步拉攏武官和軍士,并配合趙與芮在全國裁減二十萬吏役。
借這次量田的機會,福建以包庇為名,把各縣府役吏和保長等被殺被開除了占了七成以上,然后下令,當地役吏中的五分之一,都必須是都司武官家屬,甚至軍士家屬中選任,其余的大部份,可以從地方上選任并且主要集中在工匠家屬、普通小商人家屬、沒有獲取功名的普通讀書人等并明確表示,不能世襲。
這樣地方吏役的構成比以前復雜了很多。
以前兩宋吏役基本世襲,并且絕大部份都是官紳和地主家出身。
現在趙與芮治下的吏役由武官家屬或親戚,文官家屬或親戚,工匠家屬或親戚,普通小商人家屬或親戚,沒有功名的讀書人,甚到普通百姓等各種成分構成。
這么多亂七八糟的成份組在一起,很難再在基層同心協力的做些欺上瞞下的事。
而且趙與芮的屠刀,也深深的警示了他們。
趙與芮認為管理官員和吏役很簡單,每年在各省各府,找幾家干的不好的殺殺頭,年年保持,下面的人一定會好好干事。
有人要說了,老朱也殺的狠啊,還是禁不住。
老朱宣傳不得力啊,監督制度也缺欠。
小趙的宣傳和監督制度肯定要超過老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