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一番吩咐之后,成吉思汗已經如日暮西山,臉色蒼白說話無力。
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攻滅世仇金國,可惜天不從愿。
想到拖雷之前要說聯金滅宋的事,成吉思汗還是非常在意。
“你們,過來”成吉思汗最后伸手,向拖雷和窩闊臺。
兩個兒子哭著跪在成吉思汗面前。
成吉思汗左手握著窩闊臺的手,右手握著拖雷的手。
“漢人有句話,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兩兄弟哭著不停的點頭。
“聯宋伐金,朕之心愿”
“拖雷,你能明白嗎”
“父汗放心,孩兒知道孩兒錯了”拖雷痛哭失聲,答應成吉思汗,一定聯宋伐金,先滅金國。
成吉思汗看拖雷回應,終于臉露滿意之色,此時他深深看了眼兩兄弟,留下了最后的遺言
“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征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這是他臨死前最后定下聯宋滅金,借道伐金的話。
說完后成吉思汗道,等他死后,秘不發喪,等西夏投降,盡屠之。
一代天驕飲恨六盤山下。
成吉思汗死后,蒙軍秘不發喪,但等了一個月,李睍還是不降。
因為李睍估計羅氏已經咬死成吉思汗了,在等蒙軍退兵。
蒙軍中很多貴族都想退兵,回去重新選大汗,窩闊臺也想退兵,迫不及待回去登大汗位。
而且拖雷手握九十六個千戶隊,精兵精銳全在拖雷手上,他相當忌憚。
但拖雷道,這次我們要是走了,將來再打回來怕是更難,李睍比李德量精明能干,千萬不能給西夏人喘息的機會。
他堅持再攻。
歷史上西夏七月降,這次李睍等蒙軍退兵,堅守不降,一直打到十月。
城中糧食耗盡,李睍見蒙軍還在攻,以為成吉思汗沒死,羅氏沒有成功,沒辦法,只能再次表態投降。
其實這會蒙軍也疲憊不堪,軍中多有怨言,拖雷都打算要退兵了,沒想到西夏突然愿降,他喜出望外,先滿口答應不殺城中百姓。
等西夏一降,立刻按成吉思汗遺命,盡屠中興府二十萬軍民。
至此,立國一百九十年,傳十主的西夏終于亡國,得助宋人獻計,多支持了三個月。
蒙古諸皇子大臣乃為成吉思汗發喪成禮,共奉靈柩,回到漠北三河源頭故鄉,葬于一棵大樹之下,不起墳垅,而遍植樹木,使人不知陵墓所在。